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SAS及SDS评分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SAS及SDS评分的价值

张慧茹,高利群(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用于血液透析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血液透析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1人,前者采取心理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32.14±3.97)分、(33.91±3.24)分,和对照组数据(43.53±4.21)分、(44.74±5.31)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用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

【关键心理护理;价值;血液透析;负性情绪

    目前,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被广泛用于尿毒症与急慢性肾衰等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对病人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与多余水分进行有效的清除,以抑制其疾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1]。但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其受自身疾病的影响,心理负担本来就重,加之缺乏对血液透析的良好认知,使得其更易出现焦虑、恐惧和烦躁等负性情绪,进而对其透析效果造成了影响[2]。本文选取82名血液透析病人(2020年9月-2022年8月),着重分析心理护理用于血液透析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血液透析病人82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41人中:女性19人,男性22人,年纪范围37-69岁,均值达到(50.36±4.92)岁;体重范围39-79kg,均值达到(53.89±7.15)kg。对照组41人中:女性18人,男性23人,年纪范围38-68岁,均值达到(50.69±5.03)岁;体重范围39-78kg,均值达到(54.27±7.68)kg。纳入标准:(1)病人对研究知情;(2)病人非过敏体质;(3)病人认知与沟通能力正常;(4)病人无精神或心理疾病。排除标准[3]:(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智力异常者;(3)认知障碍者;(4)全身感染者;(5)精神病者;(6)传染病者。2组体重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常规护理:病情监测、用药干预和注意事项告知等。试验组配合心理护理,内容如下:(1)主动和病人交谈,期间,可酌情运用肢体语言,如:拍肩膀、眼神交流或握手。为病人播放喜欢的乐曲或电视节目,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促使其身体放松。鼓励病人,支持病人。保护好病人隐私,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向病人介绍预后较好的血液透析案例,增强其自信。教会病人如何稳定心态,包括冥想和倾诉。(2)营造舒适的诊疗环境,强化物品与空气消毒力度。条件允许时,可摆放几盆绿植,目的在于美化环境,增添生机。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物品摆放整齐,空气清新,地面整洁,没有噪音。调整室温至22-25℃,相对湿度45-60%。(3)采取发放宣传册、口头教育或视频宣教等途径,为病人讲述疾病知识,介绍血液透析的流程和目的。定期组织病人开展健康讲座,以加深病人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积极解答病人提问,打消其顾虑。(4)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诉家属病人的治疗与病情进展,让家属能够安心。嘱家属多关心病人,多陪伴病人,让病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5)询问病人身体感受,用手势或眼神等鼓励病人。指导病人采取聊天、呼吸疗法或暗示疗法等转移注意力,减轻身体上的不适感。若有必要,也可对病人施以镇静或镇痛治疗。

  1.3 评价指标

    用SDS和SAS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各量表分别有20个条目,总分是80。低于50分,无负性情绪。高于50分,有负性情绪,得分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t作用是: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是(),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关于SDS和SAS评分:尚未干预时,2组数据之间呈现出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的心态更好(P<0.05)。如表1。

表1 负性情绪评估结果表 (分,

组别

例数

SDS

SA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

41

54.69±5.42

32.14±3.97

57.34±6.36

33.91±3.24

对照组

41

54.87±5.03

43.53±4.21

57.89±6.25

44.74±5.31

t

0.2836

12.5792

0.2947

11.7839

P

0.1593

0.0000

0.1462

0.0000

3 讨论

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可抑制疾病的进展,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但血液透析的治疗周期也比较长,治疗费用高,加之病人缺乏对血液透析的正确认知,使得其心理负担加重,依从性降低,进而对其病情的恢复造成了影响[4]。心理护理乃专科护理方式,涵盖了“以人为本”这种新理念,可从家庭支持、心理疏导、疼痛干预、环境管理与认知干预等方面出发,对病人施以专业化的护理,以消除其负性心理,促进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5]。本研究,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心理护理后,病人的心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此,护士可将心理护理作为血液透析的一种首选辅助护理方式。

综上,血液透析用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赖秋玲,余娟. 优化分层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1):69-72,92.

[2] 郭庆珍. 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7):149-151.

[3] 高述平,魏玉萍.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J]. 智慧健康,2022,8(6):178-180.

[4] 程小娟,林亚碰,苏美玲,等. 心理护理对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作用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5):67-70.

[5] 朱利华. 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2,41(10):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