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治疗1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脊髓损伤患者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治疗1例分析

刘海清,张春香,高晶晶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200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措施。方法:于2019年7月20日,对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抗凝、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趋向于正常且机体状况较为稳定,患者情绪状况有较好的稳定情况,治疗开展中没有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肝肾功能均无出现异常情况。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稳定性,预防病情状况的加重,改善其身心状况。

【关键词】脊髓损伤;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1. 前言与现状

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就是指原发并且局限在小腿的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静脉丛发生的静脉血栓,作为脊髓损伤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此类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早期病情较为隐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无明显体征状况,致使此类疾病容易误诊及漏诊[1]。随患者的病情状况发展,可能会使血栓逐渐将心端蔓延,使其发生肺栓塞等状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但是由于缺乏较多临床研究的样本,以及对照分析实验来探讨最合理治疗开展方案,致使临床治疗实施缺乏相应的共识[2]。对此,此次针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相关措施展开探析,详情如下。

  1. 个案回顾

患者姓名:张建军,性别:男,年龄:54岁,身份:农民工。

主诉:双下肢持续无力23d。患者于2019年7月2日从高处坠落,在当地医院开展检查,提示其胸11椎体Ⅱ°-Ⅲ°前滑脱并且对应的椎管变窄,右侧的肩胛骨、双侧部分肋骨、腰5左侧横突、腰1双侧横突、胸11/12椎体及附件等发生骨折。随后就以“多发伤”在我院的创伤外科收治,7月4日急诊全麻下并进行胸椎骨折并滑脱切开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右侧肩胛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病情状况平稳后出院,由于遗留的双下肢无力在我科就诊治疗,以“脊髓损伤”收治。自此病来患者的精神、饮食、睡眠尚可,留置导尿管,存在便秘,且体力体重均出现降低,平车将其推入病房。既往存在阑尾炎手术史,否认具有药、食物过敏史。专科查体显示:T10以下的感觉减退,T12以下的感觉消失。双下肢感觉及自主运动消失。双下肢腱反射未能引出,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呈反射阴性。肛门指检:肛周的浅感觉消失,肛门括约肌缺乏自主收缩,球海绵体呈反射阴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以及肌腱反射正常。改良Barthel评分:5分,坐站位的平衡不可评测。双下肢的皮色及肤温均正常,无出现浮肿,双腿围相同。

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15.42μg/ml。双下肢的彩超检查: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的首次院内彩超对比,肌间静脉的内径逐渐稳定,故未继续开展腹部的大血管彩超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泌尿系彩超以及心电图等均正常。肌电图显示双下肢的神经源性损害为电生理表现。尿动力学显示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造影并未看到双侧输尿管返流。

ICMVT评估:患者首次的入院评估(2019.7.20):体征:双下肢的皮色及肤温均正常,双腿围相等。症状:双下肢均无出现疼痛及肿胀不适。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评估单:Caprini风险评分为9分,风险等级为极高危风险。排除抗凝相关禁忌证:无牙龈、大小便、皮肤等出血情况,无胃痛,肝肾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脊髓损伤(ASIA为T10休克期),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胸椎骨折并滑脱切开复位内固定(T10-L1);右侧肩胛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多处损伤(胸腹部闭合性损伤脊柱损伤多处软组织损伤)。

3.治疗

3.1抗凝治疗

注射以那屈肝素钙3075单位,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时间为1次/d。近期治疗目标:预防血栓的进一步扩展,甚至使其形成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远期目标:稳定且将血栓消除,降低发生有关并发症的风险。

3.2康复治疗

进行胸腰支具的保护佩戴,截瘫PT治疗、下肢功率自行车、电动起立床等开展下肢的牵伸运动,鼓励患者与深呼吸、咳嗽等松祚配合,并协助患者进行健侧肢体以及上肢开展屈伸运动,抬高肌肉进行好收缩运动等,以此来促进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再生,并对患者的截瘫开展针灸康复治疗[3]。2周后开展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监测无进展,随后增加双下肢的气压以及推拿治疗。

3.3药物治疗及日常管理

临床治疗开展中选用药物需结合患者的以往病史、过敏史、机体主体状况、耐受能力等进行;并指导患者日常多饮水,防止血液出现浓缩,日常饮食尽量以低脂肪、纤维素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确保大便的通畅,掌握排便的正确方法,避免由于腹压的升高致使下肢的静脉出现回流[4]

3.4周期评估

住院开展治疗期间,对于患者存在的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开展周期性的评估,定期监测其凝血状况。在2019年8月1日-2019年9月20日共开展5次评估,机体症状、体征状况、抗凝禁忌证等均为评估内容,均无异常情况;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单Caprini风险评分为4分,风险等级是中危风险。

  1. 结果

在患者停止进行那屈肝素钙的注射后,开展复查D-二聚体以及血管彩超情况均较为稳定。治疗开展中患者的机体无出血等不良情况,肝肾功能正常。对患者进行随访,其双下肢均无肿胀情况,皮色、温度以及腿围均正常,叮嘱患者坚持进行双下肢的被动练习,防止血栓的再次形成。

  1.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在初期症状相对较为隐匿,并且患者认为机体状况较轻,缺乏临床显著特征,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会诱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动脉的栓塞等,不仅对临床治疗开展的效果以及预后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严重时可能会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5]。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率有着显著提高,但临床针对此疾病仍旧缺乏相应认识,对此治疗开展缺少共识。临床中需掌握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结合患者具体机体状况来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保证治疗开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若患者机体状况可以适应抗凝治疗,可对其开展抗凝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6]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需及时开展治疗,依据深静脉血栓的评估风险情况予以重视程度,结合患者病症状况及病史情况实施抗凝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栓改善状况,促进患者的机体转归。

参考文献:

[1]刘娇娇,郭风,周宁.脊髓损伤患者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治疗1例[J].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04(01):E01477-E01477.

[2]林峰,刘羽,肖德贤.急性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21(3):45-48.

[3]张德俭,罗盛飞,杨明亮,等.脊髓损伤患者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危险因素的描述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4):342-346.

[4]刘静,王菲.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22,20(7):44-47.

[5]徐俊花.骨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70):269-270.

[6]张源,吉忠杰,张天华,等.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防治的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45(3):2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