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刘娜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638500

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的50例妇产科检查后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异常产妇为对照组,25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正常产妇为实验组,所有产妇均给予引到盆底检查,观察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和耻骨直肠肌厚度。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得知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在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大小、面积)均数值较小,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在静息状态下、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左侧、右侧)相较于对照组更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及时检查出自然分娩产妇是否存在盆底功能异常现象,可作为临床早期确诊的辅助手段,促进盆底功能异常患者尽早进入康复训练,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盆底超声;康复;疗效评估;应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大多是由于长期便秘或盆腔手术、分娩、肥胖等因素导致的盆底脂肪结构损伤或位置异常,在临床医学中属于常见女性疾病。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分娩和妊娠增加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宫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分娩产后需及时进行检查,对盆底功能进行检测,查看是否存在功能障碍,并及时进行治疗恢复盆腔功能。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围绕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的随机选取25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异常产妇作为对照组探究对象,随机选取25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正常产妇作为实验组探究对象。其中实验组产妇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0±3.10)岁,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7±2.3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两组产妇阴道盆底检查,仪器选取由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GE-E10彩色多勒普超声仪,选择三维容积探头,要求产妇检查前保证膀胱内有40-50ml尿量,超声过程是在探头上套上一次性安全套并涂抹耦合剂,将探头放置于产妇会阴部获取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四维超声图像,及时将图像信息进行传输和保存,应用离机分析软件处理图像信息并记录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和耻骨直肠肌厚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大小和面积;

观察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左侧和右侧。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计量检验用t,用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

实验组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均比对照组的小,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 s)

组别

例数

静息状态

valsalva状态

肛提肌裂孔

长度(cm)

肛提肌裂孔

面积(cm3

肛提肌裂孔

长度(cm)

肛提肌裂孔

面积(cm3

实验组

25

5.21±0.16

15.02±0.64

5.77±0.16

19.23±1.51

对照组

25

5.69±0.17

16.49±0.66

6.48±0.16

24.70±1.69

t

-

10.281

7.995

15.689

12.06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1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

观察组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均比对照组数值小,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 s,分)

组别

例数

静息状态

valsalva状态

左侧耻骨直肠肌厚度(nm)

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nm)

左侧耻骨直肠肌厚度(nm)

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nm)

实验组

25

5.77±0.16

5.79±0.18

6.86±0.14

6.87±0.15

对照组

25

6.34±0.19

6.42±0.21

8.01±0.19

7.82±0.18

t

-

11.474

11.389

24.364

20.27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女性分娩之后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体现在:(1)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娩的产妇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是尿失禁,典型症状是压力性尿失禁[1]。主要是由于分娩中出多因素引起腹腔内压力的升高从而导致尿液不受控流出的现象,这与产妇的年龄,孕妇和孕周都有关联,其中孕周是非常重要的元素,32周左右的孕周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峰段

[2]。(2)盆底器官脱垂。盆底痉挛脱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临床分娩过程中,产妇盆底肌筋膜损伤或韧带损伤,损伤后不及时恢复可能会让张力有所下降,从而使得组织功能下降出现相关器官位移[3]。这与产出分娩次数相关,在初次分娩产出过程中盆底器官脱垂程度较低,随着分娩次数增加器官脱垂程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3)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是指女性在性交过程中无法产生高潮和快感,出现一环节或者多环节的性交障碍,经研究统计,70%的女性存在性功能障碍[4]。这种情况会随产妇距离分娩时间的缩短而有所改善,在产妇分娩半年后出现性功能障碍时无法恢复至妊娠前。临床常用临床检查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但由于女性耻骨、直肠肌等组织范围大,手指无法触及全部,临床诊断存在一定误差,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常用超声影像学方法诊断女性盆底功能,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费用低等优点。

产后盆底功能与产妇的康复具有直接联系,可结合盆地超声给予产妇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依据之间效果及时调整。盆底超声可作为有效的评价策略,盆底超声可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价研究、盆底器官脱垂评价研究和性功能障碍评价研究。肛提肌裂孔是由耻骨、耻骨下支、肛提肌围城,内部包含阴道、尿道和直肠,受到盆底肌肉和盆腔压力变化的影响,大小和面积都会发生改变,肛提肌裂孔扩大被认为是引起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之一,盆底支持组织受损或肌肉收缩能力不足会导致肛提肌裂孔增大[5]。耻骨直肠肌是肛提肌中的最粗厚的部位,从耻骨体下缘开始绕过直肠和肛管后与对侧肌肉纤维交织到肛尾韧带,呈现出U形,肌肉收缩时可延缓排便时间[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的肛提肌裂孔对比对照组尺寸小,耻骨直肠肌厚度对比对照组厚度小,均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盆底超声检查可通过观察和分析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耻骨直肠肌厚度及时检查出产妇盆底功能异常,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青里.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大理大学学报,2020,5(08):58-61.

[2]余彩茶,水旭娟,焦岩,林海玲,滕慧.经会阴盆底超声在评价产后盆底康复疗效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24-127+193.

[3]马丹丹.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3):550-552.

[4]朱冬平.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02):384-385.

[5]万润珊,何淑媚.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在产后康复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6):1357-1358+1365.

[6]冯征.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