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分析

唐亚萍

丹阳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治疗以更昔洛韦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开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抽选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间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70例患儿作数字表随机分组处理,其中35例以更昔洛韦治疗的患儿为参照组,剩余行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治疗的35例患儿为试验组。以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等指标分析用药价值。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开展的有效率及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比参照组患儿优势显著(P<0.05)。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治疗以更昔洛韦与丙种球蛋白联合用药价值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同时,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因为EB病毒所导致的单核巨噬细胞发生急性增生性的传染疾病,作为儿童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可能会经过口的密切接触而传播,临床中主要表现出肝脾肿大、发热、咽峡炎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积极开展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状况[1]。基于此,抽选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70例患儿,分析临床治疗以更昔洛韦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开展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抽选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间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70例患儿作数字表随机分组处理,组名设置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有患儿数量35例。参照组计男患儿18例,计女患儿17例,选定年龄区间为1-12岁,均值(6.5±1.1)岁;试验组计男患儿19例,计女患儿16例,选定年龄区间为1-13岁,均值(7.1±1.4)岁。患儿病症状况均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相关标准,且对比组间患儿基础信息呈均衡性(P>0.05),符合临床对比要求。

1.2方法:

参照组:更昔洛韦(规格:0.25g*10瓶注射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109

生产厂家:江苏金丝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次用药剂量为5-10mg/kg,并利用浓度为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进行稀释,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7d。

试验组:行更昔洛韦(用量、用法、时间同参照组)+丙种球蛋白(规格:10g:50mL/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03024,生产厂家:广东双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次用药剂量为400mg/kg,并利用浓度为5%葡萄糖注射液100ml进行稀释,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7d。

1.3评价指标

1.3.1临床效果: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经过检验实验室相关指标均趋于正常,则判断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经过检验实验室相关指标有所改善,则判断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且实验室相关指标异常,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显效+有效)/n*100%。

1.3.2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开展中密切关注患儿机体状况,记录其退热、肝脾肿大消退、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咽峡炎症状消退等具体时间,并以其平均值开展组间分析。

1.4结果统计

研究数据SPSS25.0计算,变量资料内容用“t”实施检验,以(IMG_256)形式表述;变数资料内容用“IMG_257”实施检验,以“%”形式表述,组间患者数据对比若P<0.05就显示研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对

计算组间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参照组为82.86%与试验组97.14%对比略低(P<0.05),详情如表格1。

表1: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无效

有效

治愈

有效率(%)

参照组

35

6

10

19

29(82.86)

试验组

35

1

14

20

34(97.14)

--

--

--

--

3.9683

P

--

--

--

--

0.0466

2.2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对

统计组间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参照组与试验组对比略高(P<0.05),详情如表格2。

表2: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IMG_256,d)

组别

退热时间

肝脾肿大消退时间

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

咽峡炎症状消退时间

参照组(n=35)

6.21±1.71

7.34±1.82

7.41±1.84

9.03±3.12

试验组(n=35)

4.11±1.62

5.41±1.53

5.23±1.33

7.12±3.04

T值

5.2743

4.8022

5.6806

2.594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58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自限性疾病类型,儿童发病率较高,大多患儿的预后状况相对较好及有少部分患儿可能发生爆发性肝炎,神经系统受损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儿的机体发育,因此临床及时采取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更昔洛韦作为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DNA的聚合酶有着较强的选择性抑制效果,可以有效阻碍病毒DNA进一步合成,抑制其进行复制,与此同时,此药物并不容易出现耐药性,在临床应用中可有效缓解患儿相关症状,减轻其机体不适感

[2]。丙种球蛋白有着较为丰富的抗体,将其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用药后,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与毒素中和,共同参与在细菌或者是病菌的灭杀过程中[3]。此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改善状况与参照组比对优势明显(P<0.05),证明二者联合用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具有显著价值,改善相关症状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加患儿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总之,更昔洛韦与丙种球蛋白联合用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影金,严建华.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70-72.

[2]贾炜.更昔洛韦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1):1732-1734.

[3]刘武辉.注射用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