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价值

吴红恩1,季立娟2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衡水 053000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慢性心衰;护理效果

慢性心衰一般指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病情发展具有不可逆性,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在采取有效的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本研究中,分析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与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63±4.39)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75±4.29)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2)在治疗初期应用相应的护理模式。(3)临床资料完整,未患有其他严重疾病。(4)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定时通风,开展常规健康教育。

1.2.2 个体化健康教育

1、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整理病史、症状等信息,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及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症状等相关内容,纠正知识误区,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学习有效的防御措施。针对患者的接受能力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健康指导,通过一对一讲解示范、视频以及图文等方式进行详细指导,耐心解答相关的问题,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2、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定时通风、消毒,避免感染,病房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受凉。指导日常饮食安排,饮食清淡,合理补充营养物质以及水分,少食多餐,有助于消化。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并减少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入眠。根据病情的具体发展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规律且适量的运动,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睡眠,改善身体状况。

3、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病房环境,耐心讲解相关物品的使用方式,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与积极性。

4、药物治疗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服用方式、作用及不良反应,告知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严格遵照医嘱监督患者服用药物,避免发生停服、多服等现象,鼓励家属监督患者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期间的不同时间段,使用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包含32个条目,分值为0至4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干预后24h,观察组Memorial评分为34.21±7.13低于对照组47.39±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0,P=0.001,P<0.05)。在干预后72h,观察组Memorial评分,21.59±5.60低于对照组35.3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7,P=0.00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23,P<0.05)。

3 讨论

慢性心衰的病程较长,且病情发展易反复,对患者治疗配合程度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慢性心衰疾病方面的相关健康知识,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做质量。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护理形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基础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治疗中的配合度与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症状[2]

个体化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分析患者病情发展以及理解能力,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加强自我护理意识,有效保障药物作用效果

[3]。同时对日常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进行指导,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物质,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由于患者被限制体力活动,而长期限制活动不利于机体恢复,适度的运动,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睡眠状况。本研究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组的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个体化健康教育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患者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治疗有效进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楠楠.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8):1255-1256.

[2]杨锦妹,朱柳芬.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作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124+126.

[3]庄玉琳,赖有莲,俞晓平.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1):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