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感染性疾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陈雪华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新疆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研究开始于2019年5月,结束于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感染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4例,占97.78%,对照组37例,占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80.946.33)、服务态度(83.527.96)、护理技能(78.856.42)和主动责任感(78.835.42)均较对照组有显着提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危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为35.56%(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传染病常见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既能获得患者的充分认可,又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防护措施

引言

对于传染病患者来说,分泌物、排泄物有传染性,加之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各种医疗垃圾也有传染性,应严格做好封存操作,利用标有生物安全标志的黄色塑料袋分装,由专门人员处理医疗废物,将患者使用过的各种锐器妥善处理,放入锐器盒,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于2019年5月,结束于2020年12月。抽取此段时间内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接收的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者为观察组,余45例实施常规管理方案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35例(77.78%),女10例(22.22%);年龄16~71岁,平均(36.97±8.54)岁。对照组患者男34例(75.56%),女11例(24.44%);年龄17~71岁,平均(35.89±8.63)岁。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方案,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规范开展感染性疾病科科内消毒防护措施。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在传染病科成立护理风险观察组,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动态监测。科室通过讲座等方式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其传染病防治知识,重点是管道护理,提高临床水平。②科室应定期开展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使患者认识到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患者的年龄差异,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护士需要以动画、PPT、画册、小视频等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常见的传染病,并易于传播渠道生动。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相关科普文章。科室通过图片等方式,让患者正确认识七步洗涤技术的正确流程,增强患者个人卫生防护意识,提高患者依从性。③对于临床中采取侵入性管道建立的患者,为了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置入管道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也会导致化学消毒剂相关损伤增加。对于建立了管道通路的患者要严格操作,所有操作流程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在置入管道后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若发现污染现象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不必要留置的导管及时予以拔除。④未能合理规范的应用抗生素也是临床中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当临床中滥用抗生素导致感染时,先要明确导致感染的原因,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开展后续治疗,并告知患者需遵医嘱服用药物,切记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剂量等。⑤感染性疾病科中收治的患者通常都具有相应的传染性,所以在临床中不但要关注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卫生管理,还需要注重病房之内的整体卫生环境,安排专业人员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对于科室地面、空气以及物体表面等都需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状态,定时对病房内环境全面消毒,以免环境污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且在消毒过程中含氯消毒剂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配置,消毒后常规监测病房环境。⑥各个病房门口或病室内统一装配速干手消毒液,护理人员对患者常规开展疾病及感染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增强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流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定时对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消毒流程的实际状况进行抽查,然后将当前阶段的感染防控落实效果转达至护士长,及时根据感染状况调整医护流程。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估,分别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90分)及不满意(<70分),总分100分,对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记录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状态的改善效果,记录在措施管理前后发生消毒隔离操作不规范、消毒意识淡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现象的改进进度。③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分别统计临床中发生标识不清、消毒不彻底、交叉感染、以及化学消毒剂损伤等现象的发生率。④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护理质量评级,分别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以及主动性责任心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对比,总分100分,分值和护理工作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为62.22%(28/45)、满意度为35.56%(16/45)、不满意度为2.22%(1/4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为37.78%(17/45)、满意度为44.44%(20/45)、不满意度为17.78%(8/4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患者44例,占比97.7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患者37例,占比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1,P=0.000)。

2.2比较不同干预措施下医疗纠纷发生率

护理前,消毒隔离操作不规范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2.22%(1/45)、对照组15.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5,P=0.001);消毒意识淡薄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4.44%(2/45)、对照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6,P=0.001);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2.22%(1/45)、对照组11.1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P=0.012)。

3分析与讨论

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多样,如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基于患者免疫能力较差,对于住院时的各种操作如侵入性操作等不具有较好的免疫机能,因而易受细菌及病菌侵袭,造成院内感染。受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也可能造成院内感染,如侵入性操作中,留置尿管、气管插管等,易造成患者自身的自然防御机制破坏,从而提高了病原菌侵袭的概率,临床治疗中由于操作手段不规范、无菌操作不到位等,皆可能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在当前也较为常见,医护人员作为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对象,在携带病原菌后极易经过接触将病原菌传播于患者,造成患者院内感染。且护理人员在相关护理工作中没有落实到位,也可能增加患者院内感染几率,如对于患者病室环境未能够做好无菌消毒,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未能够消毒彻底,这都造成患者院内感染概率增加。

结语

综合以上,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因滥用药物感染、因泌尿管插管感染、因护理差错感染、因自身基础疾病感染,将防范措施提出并采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将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潘莉莉.简析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其策略[J].饮食保健,2019(14).

[2]孙巧珍.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J].健康之友,2019(19):16-17.韩玉秀 15830261711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巨力路星河湾1号楼1单元畅联设计(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