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李芳

石阡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铜仁市 555100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每组病例均为33,常规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是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种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这几个方面来看,研究组患者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前者分别为(19.84±1.20)、(31.20±2.26)、(32.64±2.14),后者分别为(15.32±2.10)、(40.26±2.30)、(42.50±2.56)。研究组患者运动合理依从率为90.91%、饮食健康依从率为90.91%、遵医服药依从率为93.94%、定期复查依从率为87.88%,常规组患者运动合理依从率为69.70%、饮食健康依从率为66.6%、遵医服药依从率为72.73%、定期复查依从率为63.64%,研究组患者依从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且对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依从性提升均具有较为积极意义。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临床护理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剥落、破裂等引起血管阻塞,进而出现血液循环异常,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患有该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软化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至于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1]。针对该问题,在临床中需要给予冠心病患者高质量护理干预,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分析研究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每组病例均为33。在常规组中,男女比例是21:12,年龄段在36-72岁之间;在研究组中,男女比例是22:11,年龄段在35-71岁之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相差无几(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定时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内湿度、温度适宜,开窗通风,尽量减少走动;叮嘱患者谨遵医嘱服用药物,保持健康饮食,有效控制病症。

研究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是认知行为干预。第一,护理人员把疾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高位风险、症状、治疗方案、护理要点等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提升患者认知水平[2]。第二,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药学服务,根据症状,把药物作用机理、要法用量讲解给患者,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提升患者遵医行为。第三,护理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把治疗实例告知给患者,提升患者自信心,纠正患者认知偏差。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评估工作,评估内容侧重于患者心理情况,及时找出原因,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还需要利用言语焦虑、行为暗示等,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指引患者学会自我调节[3]。第四,护理人员需要指引患者进行行为训练,其中包括静坐、平躺等,且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把科学呼吸方法传授给患者,指引患者放松肌肉、精神,释放压力。此外,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锻炼方案,如散步、打太极、广场舞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叮嘱患者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患者出现突发性高血压、心绞痛等[4]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依从性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整理相关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工作。利用t值检验计量的比较,利用X2检验计数的比较,如果P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这几个方面来看,研究组患者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睡眠质量(分)

SAS(分)

SDS(分)

研究组

33

19.84±1.20

31.20±2.26

32.64±2.14

常规组

33

15.32±2.10

40.26±2.30

42.50±2.56

T值

P值

<0.05

<0.05

<0.05

2.2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运动合理依从率为90.91%、饮食健康依从率为90.91%、遵医服药依从率为93.94%、定期复查依从率为87.88%,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运动合理[n(%)]

饮食健康[n(%)]

遵医服药[n(%)]

定期复查[n(%)]

研究组

33

30(90.91)

30(90.91)

31(93.94)

29(87.88)

常规组

33

23(69.70)

22(66.67)

24(72.73)

21(63.64)

X2

4.248

4.408

4.259

4.447

P值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冠心病,具有较高临床发病率,患者大部分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慢性疾病,症状较为复杂,且病程较长,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这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受到病痛折磨、精神压力,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属于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模式,强调的是心理护理干预疗法,对患者对疾病、病情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强度。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促使患者对疾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等进行了解,帮助患者正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5]。通过用药护理,可以促使患者对药物治疗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药物互相作用等进行了解,且叮嘱患者谨遵医嘱服用药物,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诱因进行发现,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保证护理效果;通过训练干预,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锻炼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使患者避免激烈运动,对突发性高血压、心绞痛风险等进行了解,有效提升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患者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且患者具有较高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彤.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41-242.

[2]朱华芳.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58+160.

[3]王海霞.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6):584-585.

[4]顾晓岚.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130.

[5]朱冬梅.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26+128.(包邮)小哥 13866975560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银河华庭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