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刘睿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北京 102618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肿瘤治疗时的效果。方法:60例肿瘤患者分为观察(30)、对照(30)两组,接受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6.67%,与对照组的40.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出现放射性损害、水肿的人数高于对照组,体力不支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食欲下降、骨髓抑制的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肿瘤治疗时,具体的疗效因人而异,需要区别对待。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剂量差异;肿瘤

0.引言

糖皮质激素是动物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会对动物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免疫等进行调节,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紧急或危重状态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几乎对所有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都能够产生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糖皮质激素药物应该如何应用于肿瘤疾病治疗,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肿瘤科于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肿瘤疾病患者中选取60例,将这些患者纳为主要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全程处于意识清醒状态,能够配合治疗的患者;(2)接受本院提出的治疗方案的患者;(3)预计生存期超过1年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肿瘤疾病已经进展至终末期,病灶已经转移至机体各处,预计生存期较短(最多三个月)的患者;(3)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

(1)观察组:共纳入3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7岁,均数54.36岁,标准差2.18岁;所患肿瘤疾病分布情况:乳腺癌4例、肺癌10例、淋巴癌4例,其他12例;肿瘤疾病病理学分期分布情况:Ⅲ期14例、Ⅳ期16例。

(2)对照组:共纳入30例患者,男女人数相同,均为15例;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均与观察组相同,均数54.53岁,标准差2.27岁;疾病分布:乳腺癌、肺癌、淋巴癌、其他分别为5例、10例、4例、11例;疾病分期:Ⅲ期和Ⅳ期人数相同,均为15例。

比对两组各项基础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甲泼尼龙药物治疗,每日应用剂量控制在100mg~200mg之间,连续用药7天。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相同的药物,每日剂量控制在5~30mg之间,连续用药7天。

1.3观察指标界定

(1)按照下列标准,比对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①有效。患者的食欲下降幅度不超过30%,使用药物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严重程度不高于1级,无过敏反应及骨髓抑制反应。

②无效。患者的食欲下降幅度超过30%,胃肠道异常反应处于2级~5级之间,出现过敏反应或骨髓抑制反应。

(2)统计并比对两组患者出现放射性损害、水肿、食欲下降、骨髓抑制、体力不支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后的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36.67%,与对照组的40.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表 1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有效率对比[n(%)]

组别(n)

有效

无效

观察组(30)

11(36.67)

19(63.33)

对照组(30)

12(40.00)

18(60.00)

x2

0.071

P值

0.791

2.2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现象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出现放射性损害、水肿的人数高于对照组,体力不支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食欲下降、骨髓抑制的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

表 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现象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n)

放射性损害

水肿

食欲下降

骨髓抑制

体力不支

观察组(30)

25(83.33)

21(70.00)

4(13.33)

16(53.33)

3(10.00)

对照组(30)

3(10.00)

4(13.33)

3(10.00)

15(50.00)

17(56.67)

x2

32.411

19.817

0.162

0.067

14.700

P值

<0.001

<0.001

0.688

0.796

<0.001

3.综合讨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肿瘤疾病治疗过程中是一类辅助性药物,主要用于改善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2]。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有可能产生新的副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在抑制放射性损害方面,常规糖皮质激素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但如果长期摄入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患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有研究表明,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短时间内可以减轻皮肤不适感,但会使皮肤变薄,故需谨慎使用。②在抑制患者水肿方面,原理与放射性损害大致相当——通过化疗方法治疗肿瘤疾病时,化疗药物很容易渗浸患者的皮下组织,导致皮肤肿胀、溃烂、坏死,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体力不支情况的人数低于对照组,表明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改善患者体力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④两组患者出现食欲下降、骨髓抑制的人数均不多且相当。综上所述,在治疗肿瘤疾病时,可以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过多,可尽量减小剂量,既要考虑短期治疗效果,又要注重长远性。

参考文献:

[1]梁建琴,陈志.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01):28-37.

[2]张晓美,宋向新.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9):48-49.

刘睿 男 1983年12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汉族 硕士研究生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