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造口怎么护理呢?

/ 2

直肠癌术后造口怎么护理呢?

杨晓琴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民医院  628200

“不到二十岁身上就挂了个粪袋,这以后怎么成家立业呢?”秦女士为儿子刚子难过担忧着。刚子今年19岁,周末时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进行检查,做肠镜时距离肛门不到两厘米的位置有一颗肿瘤,肿瘤最大直径约四十毫米,属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难度较大,为了保护刚子的生命安全,综合了刚子的各种情况后,医生决定将刚子的肛门和肿瘤一起切除,为刚子做结肠造口来用以排便。“没有人会愿意年纪轻轻就在身上挂粪袋,但既然是生病就只能听从医生安排,不然可能连命都丢掉。”刚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心态调整得很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世界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人数高达两百万,占据全世界新确诊癌症人数的百分之十。我国2020年新患结直肠癌患者为五十五万,占新确诊癌症人数的百分之十三。其中的女性结直肠癌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是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

除结直肠癌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以外,还有许多患有结直肠的患者都永远失去了肛门。有部分患者由于发病的位置和肛门较近,为了切除肿瘤,只能够将肛门一起进行切除。失去了肛门的患者只能够通过结肠造口的方式进行排便,截至2018年,我国临时或永久的造口患者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在失去了肛门之后,排便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有许多结直肠癌患者知道需要切除肛门时,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选择,而临床上是否能够保住肛门也要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直肠癌早期症状

出现大便异形是直肠癌早期的常见症状之一,伴随着病变类型的不同,大便形状会出现扁带形或细杆形等不同形状。在患者直肠出现肿瘤后,会出现肿瘤的压迫感,随着肿瘤不断增大,压迫感会越来越强。导致患者大便无法成形排泄,在经过挤压后会变成细状的大便,形状看似生活中的蚯蚓,在每次排便时排泄都会比较困难。

由于肿瘤出现,患者直肠会受到损伤,直到出血,从而导致大便出血。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胃出血、痔疮等。当患者出现大便带血的症状,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有一小部分的直肠癌患者会在早期出现肠鸣、腹痛、腹胀等症状,这些症状属于间歇性的隐痛。由于肛门和直肠相互连接,当肿瘤出现在距离肛门三厘米的钢管内,患者还会出现肛痛症状。直肠癌早期患者会出现大便排不净的现象,有时会伴随大便恶臭、大便带血等症状。

直肠癌早期的典型症状就是排便疼痛,尤其是腹部的疼痛感会比较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呈现持续性。当患者排便结束后,疼痛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当患者莫名其妙出现疼痛感时,应当到肿瘤科和肛肠科进行相关检查。当患者出现突发性的排便习惯改变时,例如假性腹泻、排便次数增加、便秘等症状时,则表示患者可能出现了直肠癌变。

直肠癌造口并发症

    切除肛门,形成永久性的肠造口,会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由于造口本身只是一个出口,不能够随意进行排泄控制,需要患者在任何时候佩戴造口袋。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很多患者甚至愿意等死也不愿去做造口。根据文献结果显示,进行肠造口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七十。主要包括造口周围的接触性皮炎、造口处穿孔、造口缺血性坏死、造口处分离、狭窄、瘘、出血、损伤性皮炎、造口回缩。由于使用了人造外接型的肛门,导致了不同并发症的出现。针对这一情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要进行清洁防止感染之外,还要对造口和身体其他不适进行时刻监控,当出现异常时要进行及时救治。

直肠癌术后造口护理

对患者瘘口皮肤进行清洁和护理是直肠癌造瘘术后的关键护理步骤,作为家属要时刻观察病人状态。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出血、保持住敷料的干燥和清洁。要及时帮患者护理瘘口,一般在术后的四十八小时后开放结肠造瘘口,首先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来清理患者瘘口周围的皮肤,再涂上氧化锌软膏,防止患者排出的大便浸渍皮肤而出现皮炎。当患者粪便逐渐成形且有规律时,只使用清水来洗净皮肤即可,保持皮肤干燥。除进行皮肤清洗外,还要使用手指进行扩肛,每天一次。直肠癌造瘘术后,家属应当注意观察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例如造口引流出液体的性质、腹胀感何时消失。

患者用餐进食要定量定时,帮助控制肠道的活动规律,逐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患者养成定时排便及大便逐渐成形后,患者在每天排便后都能够使用护垫将造瘘口盖好,使用绷带进行固定。当患者几天进行大便时,应当服用导泻药或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的灌肠。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腹泻,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一些纤维素类食品,少吃油腻和生冷食物。由于人工肛门没有正常肛门的收缩功能,患者初期排便时没有明显感觉,自身无法控制,需要使用人工肛门袋。在为患者换袋时,应采取坐姿,袋内的积便要及时进行清洗和倾倒,防止出现感染,减少臭味散发。在取下肛袋时,应当从上环位置轻轻掀起,防止损伤患者皮肤。

在进行手术后患者经过短期休息,也能够适当参与体育锻炼。例如卧床瘫痪的晚期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翻身,在足跟部垫气垫。除了需要锻炼之外,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在进行用餐时患者要多吃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例如韭菜、萝卜、芹菜、白菜等绿叶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增加患者排便次数,从患者粪便中带走各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饮食应当以细软、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例如玉米面粥、小米粥、大米汤、豆腐脑、浓藕粉汤、鸡蛋糕等,这些食物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肠道的刺激,能够顺利通过肠腔,防止患者出现肠梗阻。

直肠癌术后预后

    直肠癌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一些排便功能紊乱的症状,无需过度担心。人体直肠中有许多神经血管,这些神经主要用来传递排便信息,在进行直肠癌术后,需要将病灶外的直肠切除,从而导致控制肠道蠕动的神经也被切除,对患者排便过程有较大影响。一般而言,术后的患者会出现排便量减少、大便次数增加的情况,伴随着术后逐渐恢复,每天进行排便的次数会逐渐减少,逐步恢复正常,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六个月左右。由于癌细胞的增生扩散,患者直肠受累严重且面积较大,在进行手术时需要切除的肠道节段也会更长,术后恢复较慢,有部分患者在术后甚至无法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即排便的永久性损伤,这种情况一般多发在癌症晚期的患者身上,绝大多数患者只需要配合治疗,都能够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