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四肢骨折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张兴月

  友谊医院平谷区医院  北京  平谷区  101200

【摘要】 目的探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后发生肢体肿胀性疼痛的缓解效果。 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6-2020.6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n=78)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四肢骨折患者骨性关节肿胀评分表(WOMAC)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性疼痛的干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提高关节活动能力。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性疼痛;针对性护理干预

虽然各类骨折手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成功率较高,但若四肢骨折患者术后不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引发患肢关节肿胀疼痛、皮肤肿胀等并发症风险极高[1]。常规护理干预,仅能从日常监测、饮食等方面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较少涉及患肢的干预。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措施,利于提高患者病情好转速度,患者普遍反馈良好,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骨科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n=78),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中,女性16例,男性23例;年龄19-57岁,平均(38.35±4.23)岁;其中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31例。研究组中,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21-55岁,平均(38.29±4.19)岁;其中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29例。所有入选四肢骨折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四肢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告知患者日常行动应寻求家属及周边护理人员的帮助,防止跌倒受伤再次骨折;(2)叮嘱家属选择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为患者补充易消化的新鲜水果蔬菜,奶、蛋类富含钙质的优质蛋白;(3)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术后:对患者骨折患肢进行加压包扎,根据患者反馈适当放松包扎松紧度。每隔3小时,使用毛巾包裹冰袋置于患肢伤口周边冰敷,直至痛感基本消退,如痛感极强,在咨询主治医师后,给予其止痛药物干预;将患者体位调至平躺,在不牵拉骨折部位的前提下,抬高其患肢促进血液循环;(2)运动:每日检查患肢恢复情况,如评估患者可活动后,先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患肢小关节,逐渐过渡到活动患肢大关节,再到自行坐起、站立,最终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完成患肢及患侧肌肉的小强度运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对比两组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程度,请我院专业骨科医师协助入选患者完成骨性关节肿胀评分表(WOMAC),WOMAC内容主要反映患者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关节基本活动是否受限等情况,共24小项选择题,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尺度勾选出每题最符合患者当前症状的选项,并由护理人员统计每组最终得分,WOMAC得分越高,肢体肿胀情况越严重[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四肢骨折患者WOMAC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护理前后两组四肢骨折患者WOMAC评分对比(n=39,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143.31±4.57

105.36±3.24

研究组

143.57±4.61

72.24±2.65

t

0.250

49.414

P

0.803

0.001

3 讨论

四肢骨折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肢体肿胀疼痛的症状,原因是血管中大量生长因子将对炎症反应的介导作用于机体,产生肢体肿胀,因此,需加强对患者术后的护理重视度。经观察,常规护理对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无明显改善,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利用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提高患者舒适度,避免并发症或大幅缓解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于重大肢体疾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良好[3]。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对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患肢恢复意义深远。

据学者研究显示,给予骨折患者优质护理下的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关节皮肤肿胀状况,促进身体恢复[4]。为进一步验证学者的观点,本研究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护理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患肢恢复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为患者调节包扎松紧度,以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皮肤及骨折难以愈合,防止肿胀;给予患肢冰袋冰敷除收缩血管,减少出血,缓解肿胀外,还可降低冰敷位置神经细胞活性,减轻患者痛感,加之镇痛药物的辅助,进一步缓解患肢疼痛;患肢恢复前期,将患肢抬高,患肢恢复后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到下床运动,针对不同康复阶段,采取不同促进血液循环的护理干预手段,还可提高患肢关节活动能力,防止关节僵硬,对患者肢体肿胀性疼痛总体护理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等情况,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较优。

参考文献

[1]高春锦.图谱法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77-78.

[2]王贞艳,付丽萍,郑世军.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9):1693-1696.

[3]尉睿.多元化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863-865.

[4]刘雪,吴慧颖,向世洋.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21,38(3):4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