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刺治神”理解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癌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从“针刺治神”理解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癌痛

刘志成   ,郭瑞堂  ,赵沿祥

(              莱州市中医医院  山东烟台  261400)

摘要:首先从中医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角度探讨癌痛病机和治疗,认为神气衰败、心神不安既是癌痛患者普遍存在的生命状态,同时也是导致癌痛存在的重要病机,治疗上应注重“针刺治神”,并阐明针刺治神的内涵:第一点治广义之神,即唤醒和发挥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作用,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第二点治狭义之神,即从心神论治,使神气内守,血液充盈、运行通畅。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标准处方,同时也是治疗痛症的基础方,通过对醒脑开窍针法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的解析,认为此方治疗癌痛重在通督醒神、宁心安神、养血调神,符合针刺治神的内涵,据此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癌痛有效性机理。为临床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癌痛提供了理论上的思考。

关键词:针刺治神;醒脑开窍针法;广义之神;狭义之神;癌痛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主要是指肿瘤细胞直接或间接浸润、转移、扩散及压迫有关组织或抗肿瘤治疗引起的慢性疼痛。据报道,半数以上的癌症患者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可伴发不同程度的疼痛,仍有30%的临终患者疼痛无法得以缓解,癌痛长期持续,可引发或加重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1]。西医常采取三阶梯镇痛原则,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疼痛控制不佳、药物依赖性、耐药性等不良反应。针刺可以缓解疼痛,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癌痛[2]。癌痛在中医学属于“痛证”范畴, 癌症患者多半存在癌毒气滞血瘀痰凝等实证[3],严重阻碍人体气血津液输布,阻碍经络之气正常运行,即所谓不通则痛;而肿瘤生长劫掠人体组织所需营养,或放化疗副作用导致气血津液严重亏耗,即所谓不荣则痛。一般认为,“不通则痛”和 “不荣则痛”是癌痛的基本病机[4]。本文从“针刺治神”的角度出发,阐明神气衰败、心神不安也是导致癌痛存在的重要病机,借以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癌痛有效性机理。

从中医理解癌痛病机和治疗

在《内经》中,关于“神”的论述十分广泛,充斥众多篇卷,表达不同意涵。仅针刺“治神”,便有多处论及。《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所述无论治神、本于神和守神,均体现《内经》对“针刺治神”的重视,这是保证针刺有效性的基本所在。那么,何者为神?治神的要义何在?便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1广义之神

从广义上来说,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也就是对以精、气、津液为物质基础的脏腑功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状况[5]。五脏皆藏其神,即《素问·宣明五气》所说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通过脏腑功能活动得以体现,而神、魂、魄、意、志可以统称为“五脏神”。另外,脑亦主神,民国医家张锡纯从中西医汇通的角度阐述了心脑相通理论,石学敏院士认为脑所主之神是广义的神,它对机体的外在生命活动和内在精神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5]。脑所主之神亦是以五脏所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且五脏神上归于脑[6]。针刺治神,即通过针刺腧穴,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经络联系为中介,作用于五脏、脑及所藏之神,进而唤醒和发挥神对形体的支配作用,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从而为治疗疾病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灵枢·小针解》载:“神者,正气也”,《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均强调气血是神的载体,气血充盈则神旺;当气血津液严重亏耗时,必然出现少神甚或失神的状态。同时气血的运行以及脏腑的功能活动,也必须受到神的支配和调节。形为神所依附,神为形之所主,二者相互依存。健康之人,形体丰盈,神气充沛,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恶病质,形容消瘦,神气不足,表明精气血津液严重亏耗,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已经渐趋衰败。基于形神二者的密切关系,针刺治神强调唤醒、发挥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作用,增强癌症患者的正气,调动癌症患者有限的、虚弱的气血,配合针刺具有镇痛特异性的穴位,从而更好地缓解和治疗癌痛。

1.2狭义之神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7]。《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绪是受心神支配的,疼痛作为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也是由“心”感觉到的,受心神的支配和控制。心主神明,神宜静不宜动,癌痛患者由于遭受疼痛困扰加之本身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易扰动心神,而这又在主观上放大了疼痛的感觉,正如唐代王冰注文所说: “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

《素问·五脏生成》中示:“诸血者皆属于心”,《灵枢·本神》曰: “心藏脉,脉舍神”,认为血液是神志的物质基础。而血液的生成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心“化赤”和肾主藏精而化血也密切相关,血液的正常循行则与脾统血和肝藏血相关。心主神明依赖于血液的充盈和运行的通利,而血液生成不足、循行失序同样也会影响心主神明生理功能的发挥。针刺治神一方面是通过经络腧穴联系直接作用于心,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经络腧穴联系作用于心、脾、肝、肾,调控血液的化生、循行,使血液充盈、运行通畅,为心主神明生理功能的行使创造物质条件,间接起到调神、安神作用,进而缓解和治疗癌痛。

西医学认为癌痛的产生,除器质性疼痛外,尚有心因性疼痛,即心理、精神因素能够诱发或加剧疼痛,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也逐渐深入人心[8]。而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心身医学在疾病的诊治中越发普遍,癌痛就属于典型“身-心疾病”[9]。从药理来说,镇静安神有助于控制不良情绪,达到镇痛的目的。研究[5]表明使用抗抑郁药杜洛西汀治疗痛性膝骨性关节炎显示出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效果持续较久。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癌痛

如上所述,神气衰败、心神不安既是癌痛患者普遍存在的生命状态,同时也是导致癌痛存在的重要病机。针刺治神是治疗癌痛的有效手段,其含义有二:第一点治广义之神,即唤醒和发挥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作用,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第二点治狭义之神,即从心神论治,使神气内守,血液充盈、运行通畅。治广义之神包含治狭义之神。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标准处方,同时也是治疗痛症的基础方[10],本处方的核心重在醒神、安神、调神[11],具体到治疗癌痛可以从通督醒神、宁心安神、养血调神去理解。         

醒脑开窍针法主穴为水沟、内关、三阴交。具体操作如下:采用0.25mm×40mm一次性针灸针,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5~10mm,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内关直刺10~15mm,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泻法,施手法1min;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10~15mm,用提插补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10] 。针刺以上穴位时会产生肌肉跳动、肢体抽动或者有触电感等现象,大都由于这些穴位为神经所过之处。神经受刺激后,针刺效应通过“感受器-中枢-效应器”的反射弧来实现。学者认为西医的反射属于中医“神”的范畴[12],针刺得气后的反应正是调神的一种形式。

2.1通督醒神

人中穴位于口唇皮肤浅表处,神经、血管丰富,针感强烈,且在督脉,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亦主广义之神。通过针刺人中穴可以调整脑之元神,属于治广义之神的范畴,能快速激发、调动正气,起到醒神止痛作用。

人中穴的止痛作用有可能是在中枢神经层面完成的。西医学认为外周和中枢敏化是包括癌痛在内的慢性疼痛发病的主要机制。伤害性刺激从外周传导、上行投射至丘脑,后交叉投射至顶叶的皮质感觉区,准确鉴别痛觉;另一脊髓丘脑束上行投射至大脑皮层,识别疼痛刺激以及疼痛引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13]。研究表明[10],针刺或许可以提高疼痛患者血中β-内啡肽,降低P物质含量,通过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在中枢神经层面发挥镇痛效果。

2.2宁心安神

内关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有宁心安神之功。同时内关为络穴,通于手少阳三焦经,《灵枢》云:“三焦手少阳之脉···主气所生病者。”针刺内关穴,能疏导三焦经气,且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可溢蓄气血,针之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14]。国医大师贺普仁在其著作《针灸治痛》中建议:“在治疗痛证时,要注意配以宁心安神的经穴,神安则气血通畅,气血通则痛止”。

中医“安神”接近于西医“镇静”。针刺内关穴同时有镇静和镇痛的作用。研究[15]表明针刺可增加大脑慢波活动,可能与镇静作用相关。另外研究[15-16]表明针刺可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增加骨骼肌血流量,稀释血液中致痛物质,从而减轻疼痛。这与针刺治神使神气内守,血液充盈、运行通畅来缓解和治疗癌痛的内涵相近。

2.3养血调神

三阴交穴位于足太阴脾经,同时在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三经交汇之处,针刺之能调补肝、脾、肾三脏,而此三脏与血液正常化生、循行关系密切,三阴交一穴能起到健脾疏肝、活血滋阴等功效,令血液生化有源,使血流充盈通畅,为心主神明生理功能的行使创造物质基础,间接起到调神、安神的作用,属于针刺治狭义之神的范畴。研究[17]表明三阴交的镇痛作用或许与针刺后β-内啡肽浓度升高,内源性镇痛系统激活,疼痛信号传导减少有关。

3  展望

醒脑开窍针刺法规定了刺激量的大小,为临床上提供了可具操作性的治疗方案,并有望在缓解和治疗癌痛发挥作用,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本文阐明针刺治神的内涵,据此在理论层面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癌痛的有效性机理。但是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支撑,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癌痛的机制研究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基于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上的相关研究。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进一步去发现和探索相关命题,期待针刺能在治疗癌痛领域彰显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10):937-944.

[2] 羊璞,惠建荣,王院春.针刺配合三阶梯镇痛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3): 366-372.

[3] 程海波,吴勉华.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50-52.

[4] 贾立群,娄彦妮.癌性疼痛中医外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4, 33(4): 305-307.

[5] 陈亮,唐乐微,杜怀斌,等.调神止痛法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15,35(4):393-396.

[6] 王巍.脑神与心神、五脏神关系及整合机能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7):481-482.

[7] 沙岩,夏淑文.学习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学术思想体会[J].光明中医,2013,28(08):1553-1555.

[8] 张鸣,刘波.难治性癌痛的诊疗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21):1536-1540.

[9] 卢玮婧,范靖琪,陈志辉,等. 基于理法方穴术探讨运用靳三针调神针法缓解癌性疼痛经验[J].中医肿瘤学杂志,2021,3(5):35-39.

[10] 李雅洁,田浩,安丽,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丘脑痛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7,37(1):14-18.

[11] 潘卫峰,李红洲.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举隅[J].山西中医,2018, 34(1): 36-37.

[12] 刘敬, 郭义,武连仲.武连仲教授针刺手法拾珍[J].中国针灸,2014,34(5):487-490.

[13] 王国年.癌症疼痛发生机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7,9(1):1-4.

[14] 张磊,张英,周馨,等.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灸治疗癌性疼痛取穴规律[J].新中医,2021,53(15):104-108.

[15] 袁思成,曹维娟,黄洋,等.针刺对老年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镇痛镇静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9):971-978.

[16] 吴双华,曾维忠,王婷,等.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镇静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4):361-364.

[17] 祁春华. 针刺三阴交、合谷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足月分娩孕妇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5,35(4): 835-837.

第一作者:刘志成,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药并用治疗痛症

通讯作者:刘志成,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基金项目:莱州市科技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