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冉操 

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中心卫生院  404514

【摘要】目的 研究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1年5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8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西医组给于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组则给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组间临床效果。结果 中医组患者总效率为97.72%与西医组77.27%相比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同时中医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与西医组相比明显降低,数据有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应用中医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安全行及可行性较高,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减轻临床体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主要指除了明确病因,如酒精、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肝损伤以外的一类应激性肝脏代谢炎症反应疾病,是当前社会卫生组织公认的影响健康的重要疾病[1]。若不能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随病情迁延可能会发展至肝硬化、肝纤维化,甚至引发肝细胞癌等严重疾病[2]。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生活指导干预为主,对于病情严重患者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但大部分患者自制力不足,依从性较差,影响疾病康复。本文应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统计2021年5月-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8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西医组男女占比=30:14,年龄段31~78岁,年龄均值(54.5±7.8)岁,平均体质指数(23.35±0.44);中医组男女占比=31:13,年龄段30~78岁,年龄均值(54.2±8.5)岁,平均体质指数(23.36±0.48)。各组人员均配合调查,基本数据检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数据可比性,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生活指导干预,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酒精摄入,同时指导患者健康锻炼,注意劳逸结合。西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医治疗,给予维生素E胶囊进行治疗,每次1粒,每日3次。中医组则给予中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包括:太子参20 g、丹参15 g、陈皮10 g、白芍15 g、山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柴胡10 g、麦芽15 g、荷叶15 g,法半夏10 g,甘草6 g、郁金10 g;对于腹部胀痛患者添加川楝子、枳壳、延胡索等药物各10 g,对于身体乏力、心慌气短患者添加党参、黄芪等药物各15g,将所有药物添加水煎熬,每次取200ml服用,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中西药不同治疗方式后,各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判定标准:(1)显效:乏力、腹部胀痛等临床体征全部消失不见,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乏力、腹部胀痛等临床体征明显缓解,肝功能水平有所降低;无效:临床体征无太大变化。总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5.0处理并分析数据结果,计数性数据以%表示,行检验,计量行数据以IMG_256表示(t值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则P<0.05。

2结果

2.1 治疗总效率对比统计

中医组患者总效率为97.72%与西医组77.27%相比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  治疗总效率对比统计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效率

中医组

44

30

13

1

43(97.72)

西医组

44

14

20

10

34(77.27)

/

/

/

/

8.415

P

/

/

/

/

0.003

2.2组间对比肝功能指标水平

中医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与西医组相比明显降低,数据有差异性(P<0.05)。如表2可见。

表2  组间对比肝功能指标水平

组别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中医组

24.56±2.23

12.45±1.23

36.22±10.25

41.25±2.14

西医组

37.52±2.15

30.23±1.58

52.12±12.46

70.38±2.56

t

28.405

53.901

6.534

57.91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我国继乙肝之后的第二大慢性肝炎疾病,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3]。该疾病早期临床体征不明显,或者稍微有疲惫感,随病情进展,血液循环途径肝脏,肝细胞及肝小叶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或形成假小叶,肝脏继续损伤,可能会引发肝硬化,出现腹胀、腹水、乏力、腹痛、消瘦、发绀、贫血、肝脾肿大、消化道出血等血液、呼吸系统表现体征,治疗难度增加[4]

临床中医学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膨胀、协痛”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肝郁脾虚,本虚标实,宜攻补兼施,偏于脾肾阳气虚与肝肾阴虚者,重在补虚;偏于气滞、血瘀、水停者,则重在祛邪,中医治疗原则,多标本兼治。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起到疏肝化瘀、健脾祛湿的功效。其中药物太子参主要起到生津益血、补气补血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丹参克活血化瘀,山楂以及荷叶可以健脾养胃,消积利湿。黄芪起到益气养阴、补气利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陈皮具有祛湿化痰作用,郁金起到舒健活血的功效。再联合甘草调和诸药,具有健脾疏肝、活血化瘀的功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乏力、腹胀、疼痛等症状,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应用中医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安全行及可行性较高,明显降低肝功能指标,减轻临床体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刘先姜,王雅,王娜,等.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1):113-117.

[2]金虎,江克清,钟伏弟,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0):2055-2060.

[3]王引晗,解智博,杜顺达,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腹部外科,2021,34(1):18-21.

[4]宁娜,赵春阳,贺学林,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思考[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1):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