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复合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化疗药复合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王银

甘肃省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发生骨转移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好发部位之一,疼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脊柱不稳、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及神经压迫症状,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在椎体内灌注骨水泥,可起到迅速减轻疼痛,稳定椎体的作用,但骨水泥本身并无治疗肿瘤作用。表阿霉素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证明表阿霉素掺入骨水泥中对于药物活性无明显影响[2]。2020 年 6 月至2021 年5 月,我们采用骨水泥复合表阿霉素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 11 例,取得了较好 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 6 月至2021 年5 月我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 11 例,其中男 8例,女3例; 年龄 47 ~ 78 岁,平均 65. 3 岁。原发灶: 肺癌 5 例,前列腺癌 2 例,肾癌2例,乳腺癌1 例,大肠癌1例; 转移部位: 胸椎 8 例,腰椎 3 例; 节段: 单椎体 10 例,两椎体 1 例。入组标准: ①原发灶术前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 ②辅助检查明确存在椎体破坏破坏,且病灶未侵入椎管; ③局部疼痛是主要症状; ④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

2.影像学检查: 术前所有患者常规行全身骨扫描及病变椎体 X 线、CT及 MRI 检查。骨扫描示脊柱病灶放射性浓聚,CT及MRI检查确定病椎破坏程度、椎弓根受侵犯的程度及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同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3.手术方法: 手术全程采取心电监护,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患者取俯卧位,采用 3 mm层厚和层距对椎体进行扫描,确定病椎及最佳进针路径、进针点、进针角度及深度,局麻后取0.5cm切口,植入穿刺套管针,针尖到达病灶中心后拔出针芯,连接骨水泥注射器,将骨水泥与表阿霉素 10 mg 混匀并调和至“拉丝期”时,经旋进式注射器缓慢注入椎体,再次扫描了解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待骨水泥稍凝固后拔出套管针。

4.疗效评价: 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 3 d 及6个月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及 Oswesty 功能评分,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

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进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 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 20~35 min,平均 28 min,每节椎体注射骨水泥1.8~3.2 ml,平均为2.4 ml,术中出血8~30 ml,平均18 ml。术中1例患者骨水泥外渗入椎旁组织( 9.1% ),无相应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VAS 评分由手术前的( 7.1 ± 2.6) 分降至术后 3 d 的( 2.6 ± 0.9) 分及末次随访时的( 2.7 ± 1.1) 分,手术前后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术 后 3 d 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Oswesty 评分由术前( 32.6 ± 10.3) 分降至术后 3 d 的 ( 17.6 ± 6.7 ) 分及末次随访时的 ( 19.1 ± 7.3) 分,手术前后Oswesty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术后 3 d 与末次随访时比较Oswesty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讨 论

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脏,其次是肝脏和骨骼[3]。各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骨,以乳腺、肺、前列腺,肾等肿瘤的骨转移最为常见[4],主要转移途径为血液循环系统,少数为淋巴系统。脊柱为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占骨转移的50%,最多见于胸椎,其次是腰椎,颈椎最少见[5]。脊柱转移主要与脊柱静脉从的解剖特点有关,该处静脉无瓣膜存在,血液流动缓慢,可双向流动,肿瘤细胞容易在此黏附而形成脊柱转移瘤。肿瘤细胞进一步增殖可打破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使破骨细胞异常活化,骨重构失衡,椎体结构发生破坏,使椎体稳定性下降,诱发微骨折而产生机械性疼痛。当椎体骨质破坏范围大到不足以支撑身体重量时会发生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压迫脊髓或神经产生相应症状。

临床治疗应在减轻疼痛的基础上改善脊柱稳定性。放疗、系统治疗等保守疗法虽可减轻疼痛,但椎体稳定性较难加强。开放性手术虽可切除病灶并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但手术难度大、创伤大、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不适用于多发脊柱转移瘤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此技术可迅速缓解疼痛并改善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耿元元等

[6]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51例脊柱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患者, 结果显示术后1周 VAS、ODI 评分较术前降低(P<0. 05)。

对于椎体转移瘤患者而言,椎体成形术虽可止痛并改善椎体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如何进一步抑制椎体的破坏似乎更符合患者的长远利益。表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通过插入肿瘤细胞DNA碱基对而抑制 DNA的复制、翻译过程,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文献研究显示表柔比星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后,骨水泥聚合放热过程对表柔比星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表柔比星与骨水泥的质量比分别不超过0.4%时,骨水泥的机械性能无明显不利影响[2]。化疗药物复合骨水泥局部应用后可获得更高的药物浓度,起到局部化疗作用。李海涛等[7]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表阿霉素治疗21脊柱转移瘤,术后 3d 及末次随访时 VAS 及 Oswesty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 PVP 联合表阿霉素局部化疗可迅速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杀灭病灶内肿瘤细胞。赵俊涛等[8]治疗10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椎体成形术+表阿霉素局部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较对照组高,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在本研究中,表阿霉素复合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过程中病变椎体破坏未进一步加重,未发生骨折塌陷及脊髓受压等情况。只有一例患者发生了骨水泥外渗,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引导精确的优点,且穿刺调整次数少及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表阿霉素复合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症状缓解显著、脊柱稳定性提高及可防止椎体进一步破坏等优点,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脊柱转移瘤,此术式是较为理想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但其仅为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脊柱转移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乔卫平, 汪利合, 王韬, et al.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实用癌症杂志, 2022, 37(5): 4.

[2]侯明明, 杨博, 李亮, et al. 化疗药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理化性质研究 [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33(3): 734-6.

[3]钟远鸣, 赵庆瑞. 脊柱转移肿瘤治疗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 [J]. 重庆医学, 2022, 51(5): 884-9.

[4]蒋炜骞, 柯珍勇, 汪洋, et al.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8, 10(6): 404-8,12.

[5]WANG F, ZHANG H, YANG L,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196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J]. Orthopaedic Surgery, 2019, 11(6):

[6]耿元元, 张燕, 梁露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J]. 实用癌症杂志, 2022, 37(4): 598-600.

[7]李海涛, 胡成栋, 陈怀志, et al.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 20(5): 530-2.

[8]赵俊涛, 王亚飞, 郑成胜, et al.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表阿霉素局部化疗治疗5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J]. 药品评价, 2019, 16(9):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