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效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MRI与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效能分析

刘猛

东平县中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5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采取MRI与CT技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收治了66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人数33例/组。参照组采取CT诊断,研究组采取MRI诊断。分析比对两种技术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骨折显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相比于参照组高(p<0.05);研究组骨折显示满意度较参照组优(p<0.05)。:MRI技术应用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优势明显,MRI技术对软组织结果显示较清晰,但在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方法诊断。

关键词:MRICT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

在急诊创伤性骨折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相对常见,通过X线诊断显示阴性骨折或者可疑骨折,不能给予准确诊断,漏诊或误诊概率较高,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时间[1]。CT诊断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对骨关节三维立体化结构予以清晰观察,在此种情况下,使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提升[2]。MRI技术对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进行多方位检测,因此可对周围软组织、骨折情况可以直接观察,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收治了66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人数33例/组。参照组:男女人数比为18:15,年龄20~68岁,均值(44.32±4.12)岁;研究组:男女人数比为19:14,年龄20~69岁,均值(44.25±4.21)岁;对基本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X线诊断,无明确骨折线者;②外伤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感,不能负重者;③伴有外伤史者;④依从性好者;⑤了解研究内容并同意者。

排除标准:①心肺肝功能疾病严重者;②伴有语言障碍者;③伴有精神病史者;④伴有其他骨折疾病者。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CT诊断,运用16排CT对患者进行扫描,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50~180mAs,扫描间隔设置为5mm,扫描厚度设置为5mm,螺距调节为1.375:1。当扫描结束后,传输资料至工作站,通过骨算法进行重建,经后处理技术(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所平面重组)进行干预,完成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工作。

研究组采取MRI诊断,使用膝关节表面权圈与Novus1.5T超导MR对患者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SE序列主要设置为T2WI、T1WI,分别扫描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针对冠状面主要使用T2WI序列实施检查,针对矢状面,主要使用T1WI序列实施检查,经T2WI完成检验,保证稳定快速成像,在检查中,整体扫描厚度需控制在3~5mm之间,层间隔设置为1mm,FOV:180mm×180mm。

当全部患者完成检查后,将影像资料上交到影像科,由经验丰富的2名医师给予评价,给出相应诊断结果。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其诊断结果权威性较高。

1.3判定指标

观察检验两种技术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骨折显示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5.0为检验数据的统计学软件,(%)率为所有计量资料的存在形式,运用X2检验,(x±s)为所有计数资料的存在形式,运用t检验,比对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种技术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

经研究组MRI技术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相比于参照组CT较高,结果比对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种技术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

组别

特异度

敏感度

准确度

研究组(n=33)

76.92%(10/13)

82.61%(19/23)

87.88%(29/33)

参照组(n=33)

56.25%(9/16)

54.17%(13/24)

66.67%(22/33)

X2

4.227

p值

0.039

2.2比较骨折显示满意度

研究组骨折显示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结果比对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骨折显示满意度[例(%)]

组别

关节塌陷情况

错位程度

周边软性结构

骨折位置

研究组(n=33)

0.92±0.23

1.16±0.25

1.65±0.32

1.02±0.22

参照组(n=33)

1.15±0.31

1.01±0.28

0.75±0.21

1.16±0.26

t值

3.422

2.295

13.507

2.361

p值

0.001

0.025

<0.001

0.021

3.讨论

骨科疾病中胫骨平台骨折高发,此疾病在诊断中难度较大,会发生误诊、漏诊情况,进而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病情。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会出现骨髓出血、水肿等情况,水肿与骨小梁挤压存在直接关系,因骨髓血管破裂引发出血[3]。出血、骨髓出血情况尽可判断为骨髓挫伤,针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造成影响。相比于其他骨折,隐匿性骨折发生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主要包含:①骨架构较大,骨折线较细微;②骨结构性状相对不明显,骨折线细微;③骨折部位与其他骨结构发生重叠;④骨结构与周边结构比较相对不理想;⑤投射体位与骨折周围组织重叠。查阅有关文献,但未明确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发病因素

[4]

采取X线技术诊断,此种方法具备价格低、操作简便、直观观察的特点。因胫骨平台主要表现为骨松质,具有复杂性状,行X线诊断无明确图像,进而不能对骨折进行有效诊断,对于局部骨密度较高的患者,诊断效果不佳。CT技术可有效规避结构重叠的缺点,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扫描范围较广、扫描速度快[5]。通过相关处理技术、薄层重建可获得清晰图像,因此在骨折诊断中,提供极大便利。CT技术对软组织诊断分辨率较低,结果受容积效应影响,可能发生漏诊情况。MRI技术在软组织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对韧带、软组织予以清晰观看,在组织中会发生出血情况、微小水肿情况,信号会得到改变,可提升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6]。MRI技术在骨小梁骨折中不能清晰显示,可对韧带损伤情况予以有效辨别。当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牵涉至骨皮质时,CT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

综上所述,MRI、CT技术应用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两种方式诊断具有各自优势,临床可依照患者的病情,选取合理方法诊断,降低漏诊、误诊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孟繁博. CT联合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 医疗装备,2021,34(16):29-30.

[2] 舒月红,杨小军,吴敏. 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及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 浙江创伤外科,2021,26(1):174-176.

[3] 孙毅,耿磊,赵妍,等. MRI和CT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三柱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5):1-4.

[4] 张冬梅,李晶,张晶,等. CT、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对比[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27-29.

[5] 杨慧,刘伟,沈志秋.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TPOF)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47-48.

[6] 刘军,刘欢,王发祥. MSCT与MRI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