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吉利华  ,2阎欣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浮肿、关节活动障碍的关节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内效帖;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病率达12.5%~70.0%[1]。临床以偏瘫侧肩痛、手痛、肢体水肿及肢体活动障碍为主症,可导致偏瘫侧上肢挛缩、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降低生活质量[2]。临床上治疗 SHS 以针刺、电针、康复训练、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手术疗法为主[3]。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调节肌张力,减轻患者疼痛为治疗原则[4]。本研究应用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中,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64.83±2.46)岁。观察组中,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65.82 ±2.54)岁。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

综合康复护理:①干预水肿:冷疗、良肢位摆放、向心性缠绕加压等;②干预疼痛:被动活动、药物、心理治疗等;③干预运动障碍:主动及被动运动。

肌内效贴治疗:①肩胛骨防坠贴扎:患者取坐位,治疗师调整、稳定患者肩胛带,另一位治疗师裁取适当长度和宽度的肌内效贴布并叠加2-3层,以患肩肩胛冈的外1/3处,以60%的拉力斜向内上方贴至患者颈后外侧部位。②盂肱关节稳定性贴扎:患者取坐位,患肘屈曲45°,肩外展5-15°,健手握住置于其腹前方的患侧前臂,,调整患侧肩关节、肩胛骨至正常生理位置,裁取适当长度和宽度(约3-4cm)的肌内效贴布,以肱骨头前外侧为锚点,以60%的拉力分别向锁骨下方及肩胛冈部位延伸粘贴。③疼痛抑制贴扎:裁取适当长度和宽度的肌内效贴布,以肩部痛点处为锚,以自然拉力将贴布尾端向两端延伸并固定,每日早晨更换1次肌内效贴布并检查皮肤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每周治疗6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情况。

1.4 统计与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VAS)与手肿胀程度

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VAS)与手肿胀程度

组别

VAS

肿胀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33)

7.79±1.55   4.79±1.05

184.66±9.37  147.57±9.67

对照组(n=33)

7.71±1.52   5.21±0.92

184.52±9.41  174.93±9.31

  P

0.738         0.032

5.947               0.012

2.2 FMA及 Barthel得分

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FMA及 Barthel得分

组别

FMA

Barthe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33)

12.39±1.55   22.06±2.05

32.06±6.25  64.29±7.46

对照组(n=33)

12.41±1.52   15.96±1.93

32.02±6.19  53.13±6.31

  P

4.858           0.045

5.739          0.031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合并症,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5]。 

肩手综合征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肢因肌张力异常改变造成关节结构及功能改变,导致腕、肩关节局部损伤、肩-手泵机制受损、血管运动及腺体分泌功能紊乱、腕关节过度屈曲及长期受压、错误的康复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病,也有在发病后第3天发生,最迟可在6个月后出现。病人非常痛苦,给患者身心康复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对康复失去信心。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对SHS的防治和促进脑卒中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肌内效贴可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少水肿,支持放松训练,增强感觉输入等,还具有延伸性好、使用简单、时间久等优点。可利用其刺激本体感觉,改善运动损伤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或平衡功能。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浮肿、关节活动障碍的关节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莉莉,王颖,吴军. 肌内效贴治疗肩手综合征引起手部水肿的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2022,43(12):39-41.

[2] 阮娟娟,魏霞.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8):1443-1445.

[3] 童桂秀,吴彩虹,彭天强. 中药塌渍联合揿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22,24(7):987-989.

[4] 王淑荣,刘跟莉. 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4):37-40.

[5] 裴梦鸽,李古强. 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9):1326-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