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士工作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士工作效果分析

郑捷 刘丽娟 刘珊 鲁丽萍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士工作效果。方法:在无陪护病房中选择8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病房护理联合共情能力建设,比较两组心理韧性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护士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心理评估、情绪抚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对老年患者心理韧性、心理情绪的改善效果十分理想,同时大幅度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无陪护病房;共情能力建设;老年患者;护理效果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降低,在无陪护病房中缺少家属护理,会对其心理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大多数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心理情绪越来越差,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为临床护理工作埋下隐患。专家建议,通过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拉近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2]。据此,本研究采用分组试验方式,以80例老年患者为试验对象,探讨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观察组男、女分别20例、20例,年龄71~82(76.63±4.33)岁;对照组男、女分别22例、18例,年龄70~81(76.25±4.42)岁。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病情稳定,生命预期内可完成试验。

排除标准:①情感、认知、精神障碍;②其他原因无法参加试验。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病房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包括肢体按摩、身体清洁、科学进食、餐后漱口、定期清洁口腔等等,引导患者表达不适感,注意经常进行体位变换,同时加强病房巡视,避免出现危险事件。

观察组行常规病房护理(参照对照组)联合共情能力建设:①心理尊重:护理人员需尊重患者的隐私,不私下讨论患者病情或对其其他不配合行为进行议论,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感,转变护理服务理念;②情绪疏导:通过语言、眼神、手势等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体征稳定之后心理状态仍较差,护理人员需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比如采用移情法、暗示法、鼓励法等方式提高其心理舒适度和安全感;③换位思考:护理人员需懂得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心理期望,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构建护理合作意识。

1.4观察指标

①心理韧性评分: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心理韧性越强;②不良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③护士工作质量评分:由患者从服务态度、心理评估、情绪抚慰几个方面对护士工作效果进行评分,各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护士工作效果越理想。

1.5统计学方法

SPSS25.0版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

2.1心理韧性评分

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心理韧性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韧性评分

观察组

40

84.43±5.95

对照组

40

73.76±5.20

t

-

8.5399

P

-

0.0000

2.2不良情绪评分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不良情绪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观察组

40

48.49±3.24

对照组

40

51.77±3.12

t

-

4.6119

P

-

0.0000

2.3护士工作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心理评估、情绪抚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护士工作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评分

心理评估评分

情绪抚慰评分

观察组

40

83.30±5.81

88.08±5.52

83.55±5.18

对照组

40

77.72±5.33

73.20±5.85

76.07±5.88

t

-

4.4760

11.7005

6.0370

P

-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病房护理是无陪护病房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其核心在“体征监测和风险防控”,但该护理模式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继而可能造成患者紧张、恐惧、无助,乃至心理状态越来越差,因此,临床护理专家建议联合心理护理模式[3-4]

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是以拉近护患关系为核心,其目的在于通过共情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从而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在无陪护病房中,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应为改善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首选方法,本试验中,共情护理以心理尊重为基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和责任,以情绪疏导为手段,即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改善其心理情绪,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始终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以换位思考为核心,即从患者角度出发,考虑患者需求并尽力满足,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评分更高,焦虑评分更低且服务态度、心理评估、情绪抚慰评分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在无陪护病房中居住的老年患者进行共情能力建设,可有效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心理距离,大幅度提高其心理韧性,消除不良情绪影响,护士工作效果也明显提高,说明无陪护病房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梅.共情护理在慢性便秘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04):170-172.

[2]任娜.共情护理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7):203-205.

[3]施丽华.共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06):992-993.

[4]金铭.基于ASK模型的临床体验式教学对老年病科护生人文素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2):1881-1886.

[5]朱旭慧,郑研研,莫晓飞,周一炜,谢剑峰.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对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2):246-248.

科研项目:2020年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GSWSHL2020-06

项目名称:基于无陪护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建设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