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冯浩轩 ,顾建琴

睢宁县中医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睢宁县高作镇卫生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童康复中心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GM-FM)、关键肌肌张力评定等级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关键肌肌张力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运动障碍,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 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肌张力

小儿脑瘫( 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或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脑尚未发育完全而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言语、智力及精神异常等行为。目前临床对于脑瘫分型以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为常见类型。本研究以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探讨该两种手段联合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4.21±0.54)岁;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4.031±0.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中小儿脑瘫诊断标准[2],且经评估均诊断为痉挛型脑瘫。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重度癫痫;(2)治疗依从性差[1]。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给以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根据患儿阶段性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以肢体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为主[5]。采用Bobath疗法、Vojta 疗法抑制和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和不良运动,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根据儿童发育顺序,诱导患儿学会翻身、坐立、爬行及行走动作。针对患儿肌张力增高症状,采用持续或间断的牵伸牵引疗法,也可借助康复器具以达到降低肌张力目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45min,疗程为2个月。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穴位选取的一般方案:百会、四神聪、头部运动区、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4]。结合康复医学相关临床知识,肌张力增高时也可以针灸刺激其拮抗肌关键点,降低原动肌肌张力。针刺方法: 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头针穴位平刺进针0.5寸; 体针穴位直刺进针 0.5~1寸,每次留针 30 min,15min行针1 次,每日1次,每周5次,持续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GMFM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包括: 卧位和翻身、坐位和跪、站立、行走和跑跳等5个功能区,总分为 162分,评分越高,粗大运动功能越好[1]。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分为0-4级。具体分级如下:0级:肌张力完全正常,没有增加;1级:肌张力轻微增加,被动屈膝关节时,在活动范围末出现最小的阻力;1级:指肌张力轻度增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会出现突然卡住,或者在关节活动范围的50%时,会出现最小阻力;2级:指肌张力明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大部分均会感觉到肌张力增加,但受累部位仍然能够较容易被移动;3级:肌张力增加明显,被动活动时会出现困难;4级:僵直状态,完全不能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脑瘫运动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分,x ± 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5

68.52 ± 11.32

76.68 ± 14.36

观察组

25

69.21 ± 12.01

98.89 ± 14.4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2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关键肌肌张力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等级比较,以下肢内收肌为例,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下肢内收肌改良Ashworth等级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0级

1 级

1+ 级

2 级

3 级

4级

对照组

25

干预前

0

2(8.00)

8(32.00)

12(48.00)

2(8.00)

1(4.00)

25

干预后

0

1(4.00)

10(40.00)

5(20.00)

8(32.00)

1(4.00)

观察组

25

干预前

0

3(12.00)

3(12.00)

13(52.00)

5(20.00)

1(4.00)

25

干预后

0

3(12.00)

9(36.00)

11(44.00)

2(8.00)

0(0.00)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当前社会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因素有关,也有研究表明一般跟产前环境、母体不良嗜好(如抽烟、吸毒等)等因素相关。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锥体系病变引起,且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伴随着多数儿童的是终身残疾,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3]。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瘫的治疗手段多采用西医疗法,如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矫形器支具的应用等。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在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本研究观察可见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进一步证实了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武.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3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27-29.

[2]张崇,武自力,张颖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0):1906-1908,1913.

[3]符小琴,杨梅,吕红梅.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25(5):143-144,108.

[4]李岑,黄栋,叶莉.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1994-1996.

[5]林志斌.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9):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