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韩鹏涛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中心医院   05755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采用磁共振(MRI)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8月—20228月医院收治的疑似ONFH患者30例(40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诊断结果、不同分期检出率、诊断效能。结果:30例患者(40髋)经手术结果确诊阳性25例(83.33%),共30髋(75.00%),经CT诊断阳性22髋(73.33%),MRI诊断阳性29髋(96.67%),MRI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IⅠ期ONFH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其他分期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特异度为90.00%,高于CT诊断的60.00%(6/10)但差异不显著(P>0.05);MRI诊断敏感度为93.33%(28/30),显著高于CT诊断的60.00%(18/30)(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采取核磁共振检查效果优于CT检查,检出率较高,有助于后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

引言

股骨头坏死又被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该类疾病由多种因素导致股骨头内部血液供应不足演变成为骨细胞坏死现象,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该类疾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范围逐渐年轻化。目前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诊断方法主要包括CT扫描及核磁共振检查等技术,由于技术差异,这两种方法各具其自身特点及优势。本研究以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对象,尝试比较分析CT扫描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及效果差异,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疑似ONFH患者30例(40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0.22±4.85)岁;病程0.5~6个月,平均病程(2.11±0.68)个月。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CT技术诊断,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选择美国GE公司的4排螺旋CT设备进行扫描,合理设置扫描参数,具体包括: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层厚为5mm,层间距5mm,螺距为0.85。扫描时需要选择骨窗以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扫描结束后需要获得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核磁共振(MRI)诊断,患者采取仰卧位,选择1.5T飞利浦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设备进行扫描,诊断过程中需要收集患者横轴位及冠状位T1WI、T2WI、STIR-T2WI及PDWI图像,在检查前需要先合理设置扫描参数,具体为:层距为0.4mm,层厚为4mm,T1重复时间为650ms,回波时间为18ms,T2重复时间为3600ms,回波时间为80ms,PDWI重复时间为2800ms,回波时间为30ms,平均激励次数为2。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种方式诊断结果。②不同分期检出率。③诊断效能:包括特异度、敏感度。④影像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种方式诊断结果。见表1。

表1对比两种方式诊断结果

2.2对比两种方式对不同分期检出情况。见表2。

表2对比两种方式对不同分期检出情况[n(%)]

2.3对比两种方式诊断效能

MRI诊断特异度为90.00%(9/10),高于CT诊断的60.00%(6/10)但差异不显著(χ2=2.400,P>0.05);MRI诊断敏感度为93.33%(28/30),显著高于CT诊断的60.00%(18/30)(χ2=9.316,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主要损伤髋关节,而伴随该类疾病出现的功能性障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理改变情况、修复情况以及病因是否终止等。CT扫描在股骨头坏死诊断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具体包括:(1)CT扫描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对患者病变组织处进行多层面连续扫描,还能多个切面对股骨头症状进行检查,有效显示病变组织处受损情况。(2)可以显示股骨头内部结构,清晰显示股骨头内脱位症状,有利于主治医师对后期病情进行判断。(3)同时能够分析股骨头内骨小梁增粗及股骨头变形是否存在星芒状影像图片,对疾病进行合理观测。但CT检查早期诊断率较低,对骨髓水肿坏死情况显示较差,无法判断股骨头内部细微碎裂情况,影响后期诊断效果,并且检查时具有电离辐射,可能加剧细胞及血管损伤,严重的还会影响后期血运循环恢复情况。核磁共振也是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其在股骨头坏死检查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1)在核磁共振扫描时体位限制较小,采用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对股骨头任意面进行扫描成像,为诊断分析提供详细参数和图像。(2)检查诊断时对人体损伤较小,原因在于磁共振检查无电离辐射,安全性较高。(3)相比于CT扫描,磁共振具有强大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最短时间内寻找病变组织,T2WI、STIR-T2WI及PDWI序列显示早期病变敏感,并有助于病变组织处定性。(4)磁共振能够有效显示病变处病理及生化信息,效果高于CT扫描。CT扫描过程中在高分辨率检测下能够进行多层面连续性扫描,通过信息采集完成三维重建,而核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并且获取图像信息更为直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采取磁共振及CT检查诊断均能有效判断股骨头坏死情况,但两者进行比较,磁共振诊断价值及准确性优于CT检查,能为后期诊断治疗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华华.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8):30-32.

[2]李业达,王慧芬.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应用及诊断价值对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6):59-60.

[3]臧真亮.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0):152-154.

[4]管立威.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