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周晓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

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复合小梁切除术后视力明显得到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治疗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青光眼被称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由于持续性、过高眼压使视神经受到损害后无法进行视力修复。目前,相关资料显示青光眼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青光眼多以原发性为主,在诊断为青光眼后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常以小梁切除术为主,该手术是最经典的抗青光眼手术,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生活是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例如房角狭窄、前房浅、房角引流结构异常,所以通过切除部分小梁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引流通道,进而控制眼压,降低青光眼发作几率[1-2],然而该手术方式同时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如浅前房、高眼压、黄斑水肿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近几年来相关资料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且具有术后预后效果佳、恢复快,术后前房控制好等优势。本文将分析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6.57±2.6)岁,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47.37±2.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包括术前、术后护理,用药指导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手术操作全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混合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对患者眼球周麻醉;以穹隆部作为手术基底,作结膜瓣,并切除小梁部分组织,约1mmx2mm大小,在虹膜周切除,直至无出血状况后,结束手术,选择合理尼龙线缝合巩膜瓣,缝合2-4针。

观察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混合0.75布比卡因与2%利多卡因后,对患者眼球周与球后进行麻醉,以患者眼角膜上缘1mm位置透明眼角膜瓣处缝入吊线,将患者眼球向下牵引,巩膜出血则通过灼烧止血,并在术后取出丝裂霉素c棉片,用缓冲液冲洗角膜瓣,并对虹膜周边予以缝合,恢复前房后予以抗生素做消炎治疗,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包括患者术后视力不变、视力提高、视力下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情况,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眼压恢复情况较好。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p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组别

例数

视力不变

视力提高

视力下降

视力提高率

对照组

55

28(50.90)

14(25.45)

13(23.63)

76.35

观察组

55

35(63.63)

15(27.27)

5(9.09)

90.90

t

8.462

p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眼压对比后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情况

组别

例数

术前眼压

术后眼压

对照组

55

28.36±3.53

19.64±2.84

观察组

55

26.97±2.04

16.27±2.03

t

6.476

5.375

p

0.000

0.000

  1. 结论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经萎缩、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发病快,严重甚至会导致失明。为此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对人类视经健康产生直接威胁。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先天性或发育性青光眼[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光眼患者发病率逐渐增多,该疾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视物模糊、头痛、畏光以及流泪等。通常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药物、激光治疗为主,对于该疾病若发现及时,积极配合治疗则能够保留一定的视力功能。外科治疗手术通常以小梁切除术为主,该手术是最经典的抗青光眼手术,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生活是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例如房角狭窄、前房浅、房角引流结构异常,所以通过切除部分小梁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引流通道,进而控制眼压,降低青光眼发作几率。然而该手术会在术后出现部分常见并发症,例如浅前房、高眼压、黄斑水肿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

[4]

复合小梁手术混合0.75布比卡因与2%利多卡因后,对患者眼球周与球后进行麻醉,以患者眼角膜上缘1mm位置透明眼角膜瓣处缝入吊线,将患者眼球向下牵引,巩膜出血则通过灼烧止血,并在术后取出丝裂霉素c棉片,用缓冲液冲洗角膜瓣,并对虹膜周边予以缝合,恢复前房后予以抗生素做消炎治疗,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复合小梁手术与传统小梁手术相比之下具有以下优势:(1)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运用后能够减少纤维细胞增生,术后瘢痕出现几率降低。(2)能够调整缝线设置,调控并克服传统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缝线,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眼压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经过复合小梁手术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复合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青光眼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另一方面能够减轻患者眼压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仇成章.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改良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3):118-119.

[2]刘海鸿.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51-52.

[3]马俊,赵忠敏,蒋莉,吴宪巍.复合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06):575-576.

[4]陈超. 青光眼和白内障联合手术: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5]赵洲,俞水波,陈微,赵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