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护理管理方法 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掌握护理管理方法 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张静

身份证号:341281198908076588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六医院温州院区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是保证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的优质护理逐步普及,如何确保护理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既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本文主要基于当前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管理方法,以期达到不断优化和控制护理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医患关系

1 引言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疾病的关注不再局限于治病,而对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反映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加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

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护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护理人员管理制度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合理、缺乏前瞻性的问题,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都是不利的。同时,护理人员长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管理上也存在脱节问题。普通基层护理流程相对单一,护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对危重患者的接触较少,有些临床科室因护理人员短缺而难以开展。

2.2 护理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从临床护理人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由此使得管理者往往缺乏基本的管理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对现行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未能达到管理者应有的水平,从而使医院管理工作难以提高。同时,经费、人力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造成护理人员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护理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由此将难以做到对护理人员的全面监督,这就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2.3 护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多数医院都存在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护理人员只关注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忽视护理质量的改善。同时,临床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力度不够,培训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缺乏培训进修的机会,使临床护理技术停滞不前,同时难以实现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相对落后,问题解决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一旦发生重症,就会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3 护理工作中提高管理质量的办法

3.1 建立护理质量保证体系

3.1.1 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护理是一种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工作,工作中出现细微疏忽,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护理质量要从根本的质量入手,注重环节的质量,改变以最终质量为导向的思想,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克劳斯比提出“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零缺陷,即每一个人在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正确。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精神激励措施,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自觉地把质量管理理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加强与病人的交流,通过安慰、鼓励的语言和身体语言增加病人的信任感,耐心地回答病人的问题,以改善护患关系。期间医院的病房环境也需要做到干净、安静、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增加病人的舒适度,以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1.2 基于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确保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要从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尤其要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护理专业已经有技术职称,既反映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又反映护理人员职业的不同层次和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存在职称与职责、专业素质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地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应加强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撰写论文、开展“三基”培训、开展定期体检等方式,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技能。

3.1.3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

仅依靠思想教育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护理,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医院质量保障制度。各级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护理部主任、科护长、区护理人员长三级责任。制定护理部主任、副主任、主管护师、护师三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巡诊制度。设置质保人员,帮助护士长严格把关。在综合性医院,可以建立以护理部为中心的护理人员长和科室监控者组成的科室护理质量监测团队,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和反馈。同时,由于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广,项目多,难以实现全面的管理,由此将可以目标分解法,在某一时间段内选取若干权重较高、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作为近期的重点控制项目,由此更好地确保护理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契合高质量指标要求。

3.2 强调持续性的质量改进

品质改善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其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流程与效率,而社会技术的进步、病人的需求的改变都对决定护理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要求护理工作开展服务的形式也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改善。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善三大环节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其中,品质改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精华”、“质量管理的主要支柱”。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要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地调整护理的内容、方法,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以及护理质量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质量改善措施,以达到动态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的目的。

3.3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优化护理质量

实践表明,运用现代管理学的思想,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弹性原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估流程进行改进。“弹性原理”是指为适时调整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各个管理环节中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护理管理是一种多因素的管理,仅凭护理部的管理要素所能获得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并且也往往无法完全反映护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在管理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依靠计算机进行评分,既没有“弹性”,也无法兼顾具体情况,因此,在实践中,护理质量评估要遵循“弹性原理”,尽可能地反映现实。“人本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通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为集体目标而共同工作,从而实现高质量护理的目标。同时,利用“封闭原理”,也将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使其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进而保证护理工作得以正常、高效运转。

3.4 建立信息平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平台实现对护理工作的监管优化将具有更高的效率。信息平台应包括病人的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和决策支持系统、系统信息交换指导等。期间基于信息平台对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制定护理计划,评估护理风险,将能够更好地改善护理质量。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平台,病人也可以在网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网络测评、质量监控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系统和系统,并将其纳入到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改进护患关系以及搭建信息平台等过程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陆曾丽.麻醉科护理人员实行轮流组长制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3):144-146+150.

[2]林玲玲.中医护理专业组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3):112-113.

[3]胡明媚,林桂禁,李艳铭.风险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