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汤加减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苦参汤加减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秦小雯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摘要】目的:观察苦参汤加减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100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苦参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50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0例),观察患者症候积分、肛肠动力学、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候积分低,肛肠动力学改善好,生活质量评分高,心理健康水平评分低,P<0.05。结论:给予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苦参汤加减治疗,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肛肠动力学,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借鉴。

【关键词】苦参汤加减;肛瘘术;继发性肛周湿疹;效果

肛周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发生率较高,为非传染性皮肤病,常见于肛瘘手术后。该病发病年龄较广,患者发病后肛门、会阴部会出现红疹、糜烂、渗出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于臀部周围皮肤[1]。该病通过西药治疗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具体治疗期间发现常存在病情反复的情况,无法一次性的治愈,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必须对疾病的治疗引起更高的重视,选择更为安全、稳定的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痛苦[3]。近年来,中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进而在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治疗中,可采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式促进病情改善。本研究选取我院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100例,观察苦参汤加减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100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至67(45.29±2.84)岁,湿疹病程8至24(16.38±1.39)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2至68(45.36±2.40)岁,湿疹病程8至24(16.46±1.63)个月。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无其他皮肤疾病;肛门形态正常;临床资料完整;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严重性感染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反应;肛乳头肥大;严重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454),1天2次,治疗2周。

观察组黄柏20g,白芷10g,白矾20g,地肤子15g,苦参30g,野菊花20g,萹蓄20g,蛇床子20g。在以上基础上,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苍术、丹皮等药物。以上药物加水煎煮30min,去渣取汁,水浴,需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一般为40℃,药量为臀部能够坐入,治疗期间如果存在渗出明显的情况,需要降低水温,需要维持在30℃,1天2次,1次20至30min。之后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棉球消毒,然后对其肛门切口创面进行清洁。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症候积分:0~3分,分别为无(0)、轻(1)、中(2)、重(3);肛肠动力学:AMCP、RRP、ARP、ALCT;生活质量:GQOL-74量表;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症候积分对比(分)

组别

渗液

皮损

瘙痒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2.04±0.85

1.27±0.27

2.15±0.64

1.10±0.35

2.08±0.63

1.02±0.25

观察组(n=50)

2.13±0.69

0.64±0.12

2.05±0.59

0.64±0.12

2.23±0.56

0.64±0.19

t

0.5812

15.0771

0.8123

8.7910

6.2916

8.5571

P

0.5624

0.0000

0.4186

0.0000

0.0000

0.0000

2.2肛肠动力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肛肠动力学对比

组别

AMCP(kPa)

RRP(kPa)

ARP(kPa)

ALCT(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10.73±0.94

11.47±1.23

2.18±0.74

1.74±0.57

15.39±0.85

13.28±0.57

26.39±0.85

27.11±0.64

观察组(n=50)

10.67±0.99

13.84±1.75

2.20±0.76

1.39±0.27

15.48±0.69

11.42±0.65

26.38±0.76

28.67±0.86

t

0.1307

7.8346

0.1333

3.9239

0.5812

15.2132

0.0620

10.28999

P

0.7566

0.0000

0.8942

0.0002

0.5624

0.0000

0.9507

0.0000

2.3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72.38±2.41

75.40±3.23

71.04±2.73

75.49±3.52

73.94±3.62

77.04±2.39

71.29±2.84

76.84±1.93

观察组(n=50)

72.48±2.38

78.49±3.21

71.59±2.64

79.82±2.49

73.73±3.22

80.53±2.45

71.05±2.82

78.65±4.38

t

0.2087

4.7881

1.0240

7.1011

0.3064

7.2101

0.4240

2.6739

P

0.8351

0.0000

0.3983

0.0000

0.7599

0.0000

0.6725

0.0088

2.4心理健康水平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心理健康水平对比(分)

组别

焦虑

饮食及睡眠

强迫

躯体化

精神病性

恐怖

抑郁

对照组(n=50)

27.41±2.02

17.03±1.94

18.64±2.95

34.04±6.78

16.23±1.63

15.37±2.90

37.05±6.94

观察组(n=50)

15.98±2.10

11.73±0.90

16.03±1.54

23.52±2.94

14.84±2.95

12.63±1.84

21.74±4.73

t

27.7374

17.5239

5.5458

10.0659

2.3921

5.6412

12.890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肛瘘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肛周湿疹,对患者会造成进一步的影响。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内分泌代谢紊乱、血液循环障碍、病灶感染等有着密切的联系[4]。肛周湿疹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后者主要由肛瘘术后创面炎性分泌物刺激或由于肛门松弛、失禁等情况而引起,原发性肛周湿疹病因尚不明确[5]。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治愈难度较大,在患者治疗期间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进一步加大对患者造成的痛苦。疾病发生部位存在特殊性,对于患者而言,西药治疗在症状减轻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彻底治愈疾病,而且临床认为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药物,进而中医治疗引起了广泛重视[6]。中医学认为,肛周湿疹属于浸淫疮、血风疮等,主要为肌肤受到湿、风、热等的侵袭,由于内蕴湿热、脾湿健运所造成,在所有致病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湿[7]。因此,在疾病治疗中,应该将祛风解毒、清热利湿作为重点内容。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为肛门湿疹常用治疗药物,其中曲安奈德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效果,是一种中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益康唑能发挥明显的抗真菌活性效果,同时其抗细菌活性也较强[8]。有研究表明,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中,相比于其他抗生素,益康唑效果更好。针对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与磷脂的生物合成,该药能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对细胞膜功能形成破坏,最终使细胞死亡[9]。因此,在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治疗中,该药能发挥明显的作用,但是发现患者依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在肛门疾病治疗中,坐浴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进行吸收,直接在病灶部位发生作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0]。给予患者苦参汤治疗,药材中所用药物较多,其中蛇虫子具有燥湿祛风、解毒止带的作用,黄柏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白矾能止血化腐、燥湿止痒,野菊花具有抗菌消炎、清热去火的作用,地肤子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苦参具有安神定制、抗菌消炎的作用,萹蓄能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以上药物合用,能发挥祛风止痒、清热祛湿的功效,对病情改善意义重大[11]。现代药理学表明,苦参汤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感染能发挥明显的抑制效果,进而对皮肤真菌及变态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发挥明显的抗炎、抗过敏效果[12]。苦参能镇痛、抗过敏,还具有免疫抑制的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13]。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发挥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黄柏对真菌感染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对溃疡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14]。本研究结果中,经苦参汤加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降低更为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表明苦参汤加减治疗能发挥更好的药物效果,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中,经苦参汤加减治疗,患者肛肠动力学改善更为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表明苦参汤加减治疗能改善肛肠动力学,整体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中,经苦参汤加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优于西药治疗,表明苦参汤加减治疗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为患者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减轻其不适症状,有利于身体恢复,尽快步入正常生活,开展相关活动,身心感受良好,生活质量较高。本研究结果中,经苦参汤加减治疗,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更为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表明苦参汤加减治疗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原因为苦参汤疗效显著,减轻疾病不适感,进而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刺激,获得较好的心理感受,减轻心理不适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合适的药液温度,避免烫伤。治疗前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苦参汤坐浴的目的以及效果,并且说明相关注意事项,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过程。同时患者治疗前需要将大小便排空,患者做好肛周清洁工作,及时清洗分泌物,而且使其皮肤处于干燥、清洁状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后果。治疗前还需要向患者说明自身具体情况,并且引导其表达内心需求,讲解苦参汤治疗的具体方式,使其对治疗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担心。肛周湿疹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较为明显,因此,需要使其正确看待自身情况,并且使患者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出现将自我问题过度放大的情况,保证其较好的配合治疗过程。患者术后1至2天一般进食半流质食物,之后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饮食,年轻患者需要进食清热凉血的食物,身体虚弱者需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并且保证日常饮食粗细搭配得当,不能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也不能过于饱餐。

所以,苦参汤加减用于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中,能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改善,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盛甫,陈鸣旺,胡芳,等.加味苦参汤熏洗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在肛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99-602.

[2]尚威,雍雅慧,郭志伟,等.挂线疗法联合黄柏苦参汤坐浴熏洗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01):3-4.

[3]赵景文,毛刚.加味苦参汤联合温和灸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和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8):3151-3155.

[4]章慧,陈诚,袁艳春.萆薢渗湿汤口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J].四川中医,2022,40(5)125-128.

[5]蓝菲,石天竹.五倍子汤加减熏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4):185-188.

[6]慧莹,石先明,齐玥,等.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bFGF,TGF-β1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88-391,363.

[7]黎佩蓉,杨保伟,王娟.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局部氧疗对肛瘘切除术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2473-2476.

[8]陈丽娜,王立波,张文缙,等.萆薢渗湿汤加减联合中药熏洗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SAA,PCT水平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2,28(2)143-147.

[9]陶晓春,梁宏涛,银浩强,等.促愈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1,17(6)1673-1676.

[10]陈瑜,袁志强,王冬琴,等.挂线疗法联合五倍子汤加减坐浴治疗复杂高位性肛瘘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8):822-827.

[11]罗雯鹏,潘燎,李克亚,等.复方芩柏汤定向透药促进湿热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12(S02):18-19.

[12]龙舟,黄文伊.益气愈创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EGF,TGF-β_1,VEGF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4):3834-3837.

[13]张承岳,刘远成,张劲远.止痛如神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及血清纤维连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7):653-657.

[14]叶杰阳,庞苏滨,张圣江,等.消肿生肌汤对肛瘘术后患者肉芽组织Bax,P53,Caspase-3水平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18(3)56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