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探讨

牟江南

平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499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将两组妊娠率、活产率、绝对活产率、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活产率、绝对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流产孕周及分娩周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痫前期、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

习惯性流产主要指连续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现象,致病因素繁多,具体包括感染、遗传、免疫紊乱、内分泌异常及子宫因素等,多发于妊娠中后期阶段,多存在宫腔压力提升、胎儿体型增加以及羊水增加等表现,不但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正常生育,同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具体包括免疫抑制、抗凝治疗等,但是整体效果欠佳,患者的接受度不高[1]。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两种常用药物,其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对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年龄区间24~36岁,平均(29.27±4.08)岁;流产次数3~6次,平均(3.97±0.72)次;观察组年龄区间25~36岁,平均(29.65±4.71)岁;流产次数3~6次,平均(3.90±0.66)次。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子临床诊断为宫内妊娠后接受药物治疗直到临产、流产或早产,为了避免胎儿神经管缺陷,指导两组孕产妇在早孕阶段口服叶酸片,剂量为400μg,每日1次。

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100mg,每日服用1次。观察组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IU,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1)两组妊娠率、活产率、绝对活产率。(2)临床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分娩出血量、流产孕周、分娩孕周。(3)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包括子痫前期、新生儿畸形、流产等。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妊娠率、活产率及绝对活产率对比

观察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活产率、绝对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妊娠率、活产率及绝对活产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妊娠率

活产率

绝对活产率

观察组

40

52.50(21/40)

80.95(17/21)

42.50(17/40)

对照组

40

50.00(20/40)

35.00(7/20)

17.50(7/40)

x2

0.050

8.912

5.952

P

<0.05

<0.05

<0.05

2.2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分娩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流产孕周及分娩周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分娩出血量(ml)

流产孕周(周)

分娩周期(周)

观察组

40

325.17±10.45

10.93±1.35

39.15±1.41

对照组

40

382.57±12.37

7.15±0.92

37.02±1.52

t

22.419

14.634

6.498

P

<0.05

<0.05

<0.05

2.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

两组子痫前期、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子痫前期

新生儿畸形

流产

观察组

40

1(2.50)

0

2(5.00)

对照组

40

2(5.00)

1(2.50)

9(22.50)

x2

0.346

1.013

5.165

P

>0.05

>0.05

<0.05

  1. 讨论

习惯性流产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学等相关,且不同患者的症状差异明显,部分患者表现为下腹疼痛、阴道出血等,部分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活性产生,对于微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作为一种乙酰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能够在前列腺素合成时作用于环氧化酶,对其活性进行有效抑制

[2],采用该药物对于提高活产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整体疗效欠佳。低分子肝素具有抗炎、抗凝等作用,是普通肝素通过酶催化裂解或化学分解制成的小分子量肝素片段。对习惯性流产患者采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抗心磷脂抗体的生成,同时对于促进胚胎血液循环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抑制血栓产生[3]。抗磷脂抗体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激活补体,因此应采用抗凝类药物抑制补体激活。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活产率、绝对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习惯性流产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彦平,李彩娟. 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5):825-827.

[2] 叶聘.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2021,41(3):96-98.

[3] 倪红兰. 习惯性流产采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