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的影响分析

王小倩,刘妮

延安市人民医院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44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每组均为72例。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总满意率。结果 两组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消化内科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显著,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焦虑情绪评分,另外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总满意率。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作用

引言:消化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一旦发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及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从而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困扰,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消化内科疾病往往难以治愈,病程漫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反复发作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从而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而不良心理情绪属于一种消极的精神因子,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除了积极地进行临床治疗之外,还需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44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每组均为72例。实验组有52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 57.62±5.84 岁;慢性胃炎41例,消化道溃疡20例,消化道出血8例,其他疾病3例。对照组有51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 56.91±6.44 岁;慢性胃炎40例,消化道溃疡23例,消化道出血7例,其他疾病2例[1]

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正常进行沟通;患者均可依从本研究;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障碍障碍患者;合并精神疾患者;记忆障碍与认知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疾病情况,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疾病史、过敏史等。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给予沟通、交流,采取言语安抚等形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各项辅助治疗操作。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监测和记录。实验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主动向患者讲解各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意义,并告知其坚持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对于过往存在的疾病认知误区能够有效进行纠正,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评估患者在疾病、治疗及护理知识方面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个体化的、强化性的健康宣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升健康宣教的效果,可以采取提问式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调动患者的兴趣,使患者的参与性更高,另一方面能够侧面了解患者的一些疾病认知信息。同时通过提问和问题的解答,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互换交流。同时将本科室编写的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并指导其阅读,告知患者阅读过程中若有问题,可随时向医护人员咨询。②情绪管理:首先在患者入院后,采取多种方式,与其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消除患者的顾虑和不安。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劝慰、开导患者。并列举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帮助其建立信心,使其以平和心态进行治疗。最后向患者介绍一些情绪管理方法,为患者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其基本调节情绪的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情绪释放的途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③家庭支持: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积极地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并教会家属掌握一些日常护理方法,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治疗[2]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负面心理情绪,其主要为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加以评定;比较两组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差(x±s)体现,t值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0.05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前后负面心理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消化内科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71

58.71±2.41

44.44±1.55

对照组

71

59.03±2.12

53.52±1.83

t

-

1.585

15.267

P

-

0.064

0.022

2.2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总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总满意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总满意率

实验组

71

70(98.59)

对照组

71

60(84.51)

x 2

-

5.416

P

-

0.014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系统疾病之一,该疾病病程时间长,治疗费用相对昂贵,同时容易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家庭压力,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以及疾病产生的疼痛会加重内心的恐惧和对治疗的抵触心理。一旦对治疗失去信心,对恢复以及治愈的可能性也就相对降低。因此,从心理上进一步的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在改善负面情绪的同时,能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升高患者的痛阈,从患者的内心深处,树立起对治疗的渴望以及信心,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提高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消化内科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消化内科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更具应用价值。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工作能够积极疏导患者的抑郁情绪,使其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消化内科部门的相关工作,最终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3]

结束语: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大大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积极配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昌东,赵红艳,柯希权,等.焦虑、抑郁心理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28(7):791-795.

[2]刘黎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3(12):196-197.

[3]欧华妙,韩燕萍,陈益耀,等.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疾病认知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9):12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