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试析如何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黄兴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东风镇东风小学 553103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信息技术也被各领域广泛法人应用。中国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强化小学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将为今后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引言

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很多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重新界定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长远目标,进一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巧妙发散学生的思维,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善于发现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可取之处。在构建教学新理念、创造教学新方法、实现教学新评价的过程中,既考验小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备可行性。

1小学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意义

1.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存在,使部分小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灌输式为主,这样不仅会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乏正确认知,还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性的提升等产生一定的限制。因此学生一遇到难题,就会希望教师帮忙解答,但自身并未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从而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对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会全面分析和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应的问题情境创设工作,使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以此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1.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的部分学科内容中涵盖一定的抽象知识,如小学数学等。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有效掌握抽象知识,从而使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如果能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就能使教学内容向多样化方向转变,如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同时教师利用开放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2.1对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生长远发展之间联系的思考不足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而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深度掌握的技术。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信息时代,各项信息技术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如果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缺乏认知,甚至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都没有掌握,那么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难度会大幅度提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体现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掌握社会前沿信息的关键因素。现实情况是,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巨大。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侧重点与社会现状脱节,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模糊。比如,很多社会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了十分清晰的要求,如每小时打字速度、错误率、对办公软件诸多功能的熟悉程度等。这些原本应该得到量化,并在不同教育阶段给出明确说法的教育目标,对很多人来说均十分陌生,深度分析后可得出一个结论,信息技术教学并未建立在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上。如果对此问题仍然未能重视,将会浪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宝贵时机。

2.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考评机制存在漏洞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长期以来比较固定,一般采用“一节理论课+一节实践课(上机)”的形式。在理论课阶段,教师会教授学生一种基本电脑软件的功能,基本为“功能讲解+操作演示”,并在之后的上机课中令学生自主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称之为“全无效果”,但效率相对偏低。除此之外,小学信息技术科目的考评机制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均会设置几个题目(某个软件中某个功能的实现,如Word办公软件中如何将段落整体格式、字体格式等按照要求完成调整等),由学生抽签后进行现场演示,或是通过口头描述的方式完成作答。此种考核方法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一个学期内所学所有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试析如何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3.1设计课前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并不熟悉,但由于年龄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开始时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研究发现,这种好奇仅仅是出于一种“好玩”的思维方式,并不能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所以,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说:“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对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而是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从而衍生学习兴趣。其中,课前导学是最高效、最直接的兴趣激发方式,有效的课前导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唤醒他们学习的欲望。

3.2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方式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自身教学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思维方式有效转变,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丰富多彩且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工具中纳入信息技术,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应用,以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对信息技术产生正确认知,并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以此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有效吸收和掌握,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小学教育的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3.3结合现代技术、发展创新思维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不免存在特别抽象或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单靠教师讲解就难以使学生切实理解知识重点。多媒体技术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教育教学方式,简化了“难知识”的教学难度。为此,在针对某一高难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设计为有趣的教学课件,使课堂中所用的材料直观化,能减少学生对难点的恐惧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内容。举例来说,学“初识绘图”,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用绘图软件绘制的精美图画,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摆脱恐惧,主动参与软件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播放完整的操作步骤,包括打开软件、作画、完成等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重要注意事项,使学生对画画的整个步骤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然后结合教师的分步讲解与学生不断练习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后期图画制作。

3.4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除了教学方面之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应注重创新教

学评价方式,善于发现小学生在思维、技术运用方面的可取之处,抓住时机给予小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其增强自信心。比如上文提到,“打字速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能够保持高打字速度的同时尽量降低错字的出现率,便是能力的升级。教师在信息技术实践课中,如果发现某名学生同时实现了“快速打字+错误率低”的情况,则应及时予以表扬,并鼓励该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示范、分享自己的经验,最终实现整体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课程视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和技能,通过新颖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学方案让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地开展,为中国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理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9(05):65.

[2]鲁平.多元化评价主体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Z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