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纺织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纺织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闫俊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 11603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互补,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道路。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形成能体现“产教结合、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纺织专业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纺织专业;教学;实践

引言: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作为教育制度是有章可寻的,我国近代的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建国初,我国教改中出现的半工半读学校,轮流上课和下厂的学生有四百多万,刘少奇因此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极大地促进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一、当前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这些年国内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速发展,且规模也日益壮大。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来讲,本科院校中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高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就目前来看,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然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关系尚未稳定,这就使得某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只涉及在实训以及实习阶段,但整体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开发方面还没有真正整合在一起。因此,应当充分结合当前纺织工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来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创设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贯彻“办学融入社会,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教育发展理念

以纺织服装产业为基础,以新兴的时尚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贯彻“办学融入社会,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人企业”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组建校企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如依托国家级纺织产业基地--西樵纺织面料名镇和西樵轻纺城共建“纺织教学分部”,依托国家级服装名镇虎门服装产业集群与虎门服装创新中心“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建设“虎门服装实训基地”。利用当地政府和纺织服装企业与市场的资源优势,形成企业终端对人才需求与教学过程对接,集群使西樵纺织面料名镇和虎门服装名镇的上千家企业、工作室成为我们学生最好的工学结合场地。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纺织专业教学策略

(一)努力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服务于行业经济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主要服务于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依托于企业的发展而生存,如果行业企业无需求。那么高职院校也就没有生存的生机和可能;只有企业与企业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以,想要切实做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当切实搞好校企关系,将高职院校与企业相融合,将行业企业文化及理念融入学院教育教学当中,共同构建人才培养与合作,进而不断改革与创新。

(二)加快课程体系的优化或重构,形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新体系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兴基础、重实践、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充分调研、分析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和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基础上,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构建基于专业群规划的职业集群式课程结构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面向专业群的一个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群)的职业专项能力课程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技能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以适应未来产业与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变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空间。

(三)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力支撑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

打铁先要自身硬。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合作共建。引企入校等多种合作模式,吸引企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自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教学与生产任务紧贴社会需求,具备承担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实现走出校门直接顶岗工作,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与此同时,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力支撑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按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生产实际和专业特点,纺织专业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和教学内容,从专项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再到顶岗实习,真正做到边讲、边做、边学,实现“学习与工作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做到理论与操作的高度统一。

(四)以改革分配制度为抓手,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以改革分配制度为切入点,推出适应新形势的“工学结合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新机制,为示范性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工学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上推出系部主任负责制的“教学工作总量”和“运行经费总量”双承包制。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五)通过共建共管,使学校与企业同舟共济

一是根据企业需求,共建专业。如学院和沈重集团共建焊接、热处理等专业,所有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企业要求进行;二是共建实训基地。如学院和辽宁光维摄影集团共建摄影实训基地,由企业出资金、设备,学院以企业优先选用优秀毕业生等方式予以回报;三是共建师资队伍。学院和一批企业建立了一支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有些企业如沈阳科教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室,同时又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教研室;四是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于这些共建项目,使得学院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把学院和企业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使学院和企业同舟共济。

(六)双通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形成教师的双师素质平台的建立。首先应采取积极措施,让教师到直接参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人才转变,其次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入社会,面向企业,主动开展项目服务,承担项目,使理论与实践,生产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

结束语:

通过纺织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喜欢程度、运用教学资源能力、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申涤尘, 王慧, 杜锐. 地方农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及评价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042(023):58-61.

[2] 伍小玲. 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2(1):2.

[3] 杜梅, 王前文, 赵磊.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 山东纺织经济, 2014(4):3.

[4] 蒋海燕.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财会通讯:下, 2010(11):3.

作者简介:闫俊,1985.06 ,满族,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从事纺织工程教学科研工作

支助课题: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JGLX2021003);“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BKJGLX305);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05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