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利用双循环发展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利用双循环发展的对策研究

王玉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外贸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全球贸易的发展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更为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国对于贸易往来的审核更为严格,外贸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解决外贸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彰显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的优势。因此,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必须要充分利用双循环发展理念,积极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保障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球疫情;外贸企业;双循环发展;对策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全球国际与资本的发展受到了外贸企业的影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制约,外贸企业的海外市场需求受到影响[1]。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与海外市场之间的相互循环促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2]。外贸企业在应对全球疫情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借助双循环的发展模式,补足自身发展存在的劣势与短板,降低新冠肺炎以及海外市场萎靡等因素的影响,保障外贸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双循环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中存在不同步的问题,这就造成原有的运力供需平衡被打破,货轮、集装箱以及航线等供应紧缩,外贸运输成本在不断提升。一方面,外贸企业的大量产品积压,无法及时的运输到贸易国,造成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季节特性比较明显的产品,损失更为惨重[3]。另一方面,外贸运费的持续上涨,同样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为了保住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只能采用牺牲利润的情况,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在国际环境与疫情因素的影响下,外部产业供应链风险在不断增加,甚至部分外贸企业会出现原材料断供的情况,原有的供需关系被打破,无法保障正常生产。

(二)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风险高

在双循环发展中,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是这也造成其传统出口模式下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造成其经营成本增加,同时也加大了经营风险。外贸企业想要转内销,往往会面临资金的一增一降,新的生产销售体系构建以及新客户的开拓所需费用会出现明显增加,而原本享受出口税收优惠以及融资优惠则会受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对于部分外贸企业来说,长期开展进出口贸易,已经形成了依赖外贸的模式,在转内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加大了经营风险[4]。此外,国内外市场对于产品的标准各不相同,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以及喜好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出口产品直接转内销的市场认可度不高,一旦无法快速销售,同样会造成产品积压,增加企业风险。

(三)外贸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包括前中后三个环节,其中前端环节为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以及零部件生产等,中端环节为加工组装,后端环节则是物流、服务、销售以及品牌等。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大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这就造成其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无法保障自身的利润空间。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这就决定了其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有限,在参与国内外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在后疫情时代下,外贸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加快自身产品转型升级,重视高端研发与设计工作,促进自身的发展质量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利用双循环发展的对策

(一)顺应双循环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疫情发展的影响,外贸企业需要顺应双循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把握新时期的发展机遇,积极促进中高端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提升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供需不匹配问题[5]。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也为外贸企业的出口转内销工作提供了人口红利,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其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而外贸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这就为其转内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外贸企业必须要正视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差距,发挥出自身强大的生产能力,为国内庞大的消费需求服务,掌握供给端的实际情况,转变外贸企业以往的市场开拓模式,构建更为快速的响应机制,同时打造优质的品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开拓靠国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能够更为快速的接触国内消费者,在了解其实际需求以后,改变以往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构建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定制模式,适应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

(二)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外贸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但是这也推动了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外贸企业必须要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加工贸易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冲击更为明显。这就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号召,在科技研发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实现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彰显产品特性,避免陷入到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与此同时,外贸企业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完善用户思维,实现产品品质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在以往外贸企业的发展中,更多的借助贴牌生产的方式,凭借低价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在目前双循环的发展下,外贸企业必须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发展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产品设计、研发以及生产环节效率的提升,借助新零售模式,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促进企业出口转内销。

(三)金融赋能助力外贸企业转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贸企业想要顺应双循环发展模式,必须要积极的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专项信贷扶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需要借助一些低成本资金,拓宽资金来源范围,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金融机构需要从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企业进行细化分层,实现金融服务的差异化,支持外贸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金融机构需要将各种科技手段发挥出来,借助专业优势,利用大数据来开展分析,构建授信决策模式,核定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授信额度,在降低贷款风险的同时,优化贷款产品,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在新冠疫情因素的影响下,外贸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为了更好的弥补自身的发展缺陷,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利用双循环发展机制,解决目前存在的资金压力以及运营压力等。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外贸企业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在加强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国内与海外市场的统筹规划,借助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等环节,加强渠道创新,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哲,杜斐烨.跨境电商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以外贸增长为中介变量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22(17):164-167.

[2]李馨.双循环背景下泰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2):36-40.

[3]刘振滨,张佳惠.发展外贸新业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献综[J].北方经贸,2022(02):32-37.

[4]吕丹阳.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02):106-108.

[5]赵崤含,张夏恒,潘勇.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03):93-104.
本文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全球疫情背景下日照市外贸企业利用双循环发展的对策研究(编号:KY2021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