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探析

张笑微  ,段兴桥 ,石乐

河北医科大学社科部 河北石家庄  050017

摘要:本文回顾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历史;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探讨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意义,并提出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三种路径。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义 培育与践行路径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历史沿革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以及重点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章纳入课程体系,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意义

一是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要。医学生以成为医生为职业目标,将来必然承担起挽救生命、助益健康的职责。医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在于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取决于其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医学生只有坚守核心价值观立场,才能够深刻认识医务人员的使命,坚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为人民的健康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社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医患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和谐的关系实现,都需要科学思想的主导。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从个人行为层面能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才能在医疗服务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患者,为患者的最佳利益服务,这对于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将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要延长生命,也要促进健康,这对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以及医疗人才的配置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丁堡公报曾指出: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工程师。[1]要达到这个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也需要人文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把这一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2]《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章的篇幅加以介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要研究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注重思想性、理论性,还要结合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医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更加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

其次,医学人文课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获得的,包括以人性为本、珍视健康与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尊严与个体隐私、追求平等与仁爱等在内的一个理念综合体。[3]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对医学生思想和理念的教育,都是对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精神起到立德树人作用的关键教育。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一致,存在内在关联性,存在逻辑上的承接性和相通性。[4]医学人文教育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基础,将其融入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优良医德医风的传承,以及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的践行。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临床教育

当前的高等医学院内价值观教育存在教育手段单一、授课内容偏重理论教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群体的共鸣;目前大多高等医学院校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显性教育模式为主,隐性教育模式应用较少,生硬教条的教学方式不仅效果有限,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反感。[5]通过在专业课程中以案例等隐性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临床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体会价值观及职业精神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提升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效果。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型意识形态阵地,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思想引领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医学院校拥有充足的医疗人才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各种方式充分宣传优秀校友的榜样带头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优秀校友“传帮带”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及配套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风校纪。

项目基金:2020年度河北医科大学“春晖计划”项目: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0CHZDX-4

作者信息:张笑微,女,汉族,1988年,河北保定人,河北医科大学社科部,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 柳云,杨晓星,薛涛,戴晓晖,李书领,赵金萍.“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2):113-114.

[2]余海超.健康中国视阈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论略[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4):8-10+15.

[3]江敬红,王卓然,王细文,张蔚.疫情背景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05):537-540.

[4]纪元,张桓,李秀媛,王晶晶,周翠,潘佳佳.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6):22-23.

[5]周欣,肖伟元,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学临床教育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