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与读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谈《教师与读书》

杨红霞

房县思源实验学校  442199

摘要:“人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大”。是的,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知识增长频率加快。在这样的时代,学习尤为重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教师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教师文化底蕴的充实。要充实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

关键词:教师 读书 效果

记得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老教师们便要每个年轻同志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大量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未有的经历,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还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所谓学,一是从实践中学,因为任何知识、才干和经验的取得都来至实践,这是直接学习;一种是从书籍中学,因为书籍中有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这是间接学习。知识的获得应以间接学习为主,它可以省去你摸索的时间,直接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适合自己成长需要的知识。教师也是如此,应多读些书,从书籍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以便适应这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知识、新变化层出不穷的社会。教师要教好课,功夫在课外。读书便是修炼“功夫”的途径之一。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的确如此,毛泽东一生好读书,他常说:“吾饭可少吃,觉可少睡,书可不能少读”。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更应抓紧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那么,我们该如何读书呢?

首先,教师应该一生读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知识一定要健康、积极、向上,多读书不代表烂读书。教师应有选择地去读书。作为一位职业的教书人,我们就应该懂得如何小心地拭去别人在自己头上空设的光环,要确确实实地走稳用书与书堆砌起来使人进步的每一步阶梯。

其次,教师应在读书时培养宁静致远的态度。教师很苦很累,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书市万卷适我取,学会选择有成功。我们读书,要想在失败中成功,首先要学会选择。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和便利的世界,人生的历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民主化、个性化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可选择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书的内容,选择读书的时机,选择读书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即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教学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

再次,教师要善于以写促思。读书而后有感,将灵光一现的刹那倾注于笔端,让鲜活的思想恣意地流淌成惬意的小河,我们将永远快乐地游弋其中而不觉疲倦。不仅如此,教师读书要海纳百川。读书必须有宽容的心态,有宽容自有精彩。会宽容自有精彩的人生,有宽容自有精彩的生活。读书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势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塞,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万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要做到如此这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

知识的信息变化无穷,读书的形式复杂多样,读书的精彩奇异纷呈,但变化之中也存在着规律性。我们教师一旦认识了知识信息变化的规律,摸准教研教改的热点、焦点,发挥自己的最佳优势,坚持不懈地读书自学,就可以运用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事半功倍地取得教学与自学的最佳功效。而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应读教育家的专著。这些作品教育理论的含金量高,有很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我们有继承的必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上教师本身的实践与思考,有时就可以获得突破和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任何一门学科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推陈出新的专业书刊,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换代,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学、散文、随笔类杂志这一类对语文老师更为重要。读文学类的书,可以提高语言水平、鉴赏能力,加强身心修养。读书,既要专,也要杂。“专”目的在于深化专业知识,服务于工作,“杂”目的在于和生活接轨,拓宽知识面,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就是教师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的读书文化是书斋文化,而外国的读书文化是实践文化,是指向行动的文化,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是21世纪中国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要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就要先把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可以说是爱书爱到骨头里。他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或四处搜寻经典教案,或完全照搬人家教法,那你就要读书。在这里,我又想起了商友敬说的话:“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天读书的弊端是取其‘花’ 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由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一种执着,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备课。

读书人与教书人的激情与磨难,正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变得令人异常清醒和格外光彩。每个人,特别是教师,完全有信心和理由用书中的火炬,驱除世俗的寒意,释放亘古的温暖。读书使人丰富,读书使人年轻,如果今后没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那么书将是我们最直接也是最长久的老师了,愿我们的教师都热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