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化学品热稳定性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1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化学品热稳定性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程娟娟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1200

摘要:本文根据《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试 差示扫描量热法》GB/T 22232-2008标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铟标准物质的反应焓,通过构建不确定度来源模型,计算各来源对其检测的不确定度影响,并计算了合成不确定度。 

关键词:差示扫描量热法;不确定度;热稳定性

1.材料与方法

1.1依据的技术标准

GB/T 22232-2008《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试 差示扫描量热法》

1.2使用的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压盖机、差示扫描量热仪。

1.3测量原理及检测程序

准确称量坩埚质量m1,将样品放入坩埚中再次称量质量m2,两者相减为样品质量m3;在差示扫描量热仪上以(2-20)℃/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记录DSC曲线,记录到有意义最高温度或直至样品被损坏或挥发而散失,检测完冷却到室温;准确称量检测后的坩埚总质量m4。

2.模型建立

样品焓值∆H=A/M

∆H:反应的焓值,单位J/g;

A:放热反应的面积,单位mJ;

m:测试样品质量,单位mg。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

化学品热稳定性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

(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A,采用A类方法评定;

(2)天平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B1,采用证书给定的B类不确定度;

(3)浮子流量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B2,采用证书给定的B类不确定度;

(4)温度信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B3,采用证书给定的B类不确定度;

(5)热量信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B4,采用证书给定的B类不确定度;

4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4.1在同一试验条件下,用铟标准样品平行分析10次,结果如下:

表1  铟标准样品的测量原始数据

样品编号

起始温度(℃)

外推起始温度(℃)

反应焓(J/g)

精密度1

154.11

156.46

-29.03

精密度2

153.93

156.53

-28.61

精密度3

154.09

156.55

-28.05

精密度4

153.91

156.49

-28.02

精密度5

153.94

156.48

-28.48

精密度6

153.94

156.43

-28.58

精密度7

154.07

156.44

-28.77

精密度8

154.05

156.40

-28.66

精密度9

153.93

156.43

-27.79

精密度10

153.93

156.36

-28.37

平均值

153.99

156.46

-28.436

表1中实验标准差计算:

uA= S(x)/=0.121J/g   uArel=100%=-0.424%

4.2 查电子天平检定证书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5e,e=0.0001g,d=0.00001g,最大量程为81g,因概率分布为矩形均匀分布,取k=,由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B1==0.0000086602g,uB1rel=100%=0.00010692%

4.3浮子流量计(编号48)校准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为U=0.26%  k=2,由浮子流量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B2rel==0.13%

4.4温度校准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为U=0.7℃  k=2,由温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B3==0.35℃,取标准物质温度为156.46℃,uB3rel=100%=0.224%;

4.5热量信号校准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为U=2%  k=2,由热量信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B4rel==1%。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对于直接测量,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通常是互不相关的,采用方和根方法合成:

         Uc==0.507%

6.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P=95%,反应焓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kuc=2×0.507%=1.01%

7.报告检测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

反应焓不确定度测量结果X按规定修约后结果为-28.436J/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U=1.01%,k=2。

  1.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建立不确定度评估模型,分别计算各影响因素,最终合成确定了反应焓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各影响因素中,电子天平的影响因素可以忽略。

参考文献:

[1]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