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

邵明武

新疆瑞诚空间信息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统筹城乡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的一体化。文章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引领乡村振兴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实施路径,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模式

1乡村层面国土空间规划现状

1.1管理缺乏统一性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管理缺乏统一性方面。首先,各个管理部门各自发展,经济发展没有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有机的结合,难以形成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各个管理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科学完善的合作管理机制,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推动城乡空间规划工作顺利进行。其次,每个管理部门都具备自己的编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的各种方案得不到有序衔接,导致社会资源大量浪费、国土空间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配置。除此之外,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乡村空间规划体系,难以发挥统一性的规划引领作用。

1.2生活空间的功能结构失调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乡村传统农耕产业逐渐单一化,城市的发展及扩大逐渐涉及乡村,一部分乡村地区已经被列为城市建设空间扩大的保留地,社会资本的注入和城市文化的侵入,导致原先安全稳定的乡村空间产生了诸多变化,出现农耕地减少、自然环境破坏、基础设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促使乡村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虽然一些规划工作及规划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乡村空间规划与发展的难题,但是乡村空间划分不科学、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独特风貌没有展现、产业结构依然单一、城乡发展失衡等众多问题依然突出。

1.3乡村特色面貌逐渐消失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再加上国外城市设计思路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部分国土空间规划学者对乡村发展逐渐出现了认知偏差,如在一些乡村空间规划中直接采用已经配对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城市规划方式是否适合乡村层面的空间设计,即使不适合也没有采取抢救性措施,导致一些乡村空间规划呈现“四不像”局面,乡村独有的风貌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城市规划模式虽然有效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与卫生条件,但是村庄原有风貌、自然生态环境也逐渐向固定化的城市风格靠拢,各种村庄的人文景观逐渐趋向一致。

2城郊融合类村庄乡村振兴模式

2.1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全新的农村发展模式,是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将农村休闲、现代化发展和集中性发展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新体系,同时可在乡村工农业现代化基础上打造“科技+网络+旅游”的综合性乡村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既适应了农村的集中管理,又对乡村的交通、科技、文化等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后期乡村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打下夯实基础。

2.2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振兴模式

特色小镇是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三个部门为发展城市周边乡村建设所提出来的全新概念,于2016年正式落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模式不仅存在于理论上,而且是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的建立,将乡村和城市连成一体,让乡村和城市的发展要素得以重新组合,使乡村和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乡村可以吸引城市投资、人才引进,城市可以优先获得乡村的优质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释放压力的空间。二者的融合发展,对于乡村和城市各自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乡村优势区位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能够更大程度地开发乡村现有的大自然资源,同时推动乡村工农业现代化转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和交通发展,真正意义上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铺平道路。

3聚集提升类村庄乡村振兴模式

3.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主要是通过乡村土地规划和整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我国粮食的现有储存量,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为实现社会主义乡村产业现代化夯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三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我国通过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改,调整资源配置,建立有利于生产建设的硬件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

3.2“产业+生态+旅游”带动模式

靠近城市的乡村大力发展经济,对乡村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产业+生态+旅游”综合带动功能,依托优势资源,打造赋有乡村特色的产业,在提高农民实际收入、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乡村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发展定位,打造一条富含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全面提升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生态系统,发展工业生产,建立“产业+生态+旅游”模式,促进乡村全方面发展,以达到农户收入持续增加、带动本地企业盈利的目的,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3农村电商助力模式

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蓬勃发展基本上表现为草根、作坊式的运营方式,要求积极配合农村的资源优势,以进一步完善电商乡镇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区域电子信息化商业群体发展壮大,为实现农村社会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提供有效路径。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地区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技术领域,给农村带来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就地城镇化的契机。互联网具有扁平化、透明化的特点,能够解决传统农产品销售中信息不对称、供应链短路等问题。基于物流电子商务化,实现交易双方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疏通农村电商物流各类制约瓶颈,优化供应链,使货物在途时间、第三方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

4特色保护类村庄乡村振兴模式

4.1文化传承带动模式这种模式

建立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需要全方位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打造特色乡村文化“金色招牌”,为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融合发展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时,要围绕游客感受,从以前单纯的“观光游览”逐渐过渡到“传统文化的体验”,给游客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原有乡村特色风景和文化古迹的基础上,完善乡村现代化设施设备,给游客一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体验,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如3D、4D技术等),结合乡村特色的民风民俗,给游客身临其境的别样感觉。

4.2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文化旅游所倡导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让游客体验乡村当地的“生态文化”,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感觉。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对气候、环境、社会与人类关系引发共鸣与反思,这是吸引游客、令其流连忘返的真正魅力所在。这种发展模式是乡村生态发展和经济振兴的最好选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有积极的引领作用。近几年,对城乡发展的问题十分关注,而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其中的重点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管控,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我国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统筹乡村发展空间,对乡村合理规划,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从而加快乡村的发展进程,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龚政.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义乌地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2):216-218.

[2]常鹏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研究[J].冶金管理,2021(11):167-168.

[3]李跃.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模式和空间规划研究[J].现代园艺,2020,43(17):134-136.DOI:10.14051/j.cnki.xdyy.2020.1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