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探索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兰岚

河北省隆化县职教中心   (河北  承德)    068150

摘要:思政教育主要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思政教育是做学生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等问题,这一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重视增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五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引言

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同时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此来有效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目的,从而有效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中职语文这一课程人文性、基础性更强,在培养中职学生审美能力、思想品德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等方面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此,新时代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意义分析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的思政水平对于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思政教育担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通过向中职学生灌输相应的民族精神,能为学生全面素质及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政教育也是德育过程中较为主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政治教学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之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和特点。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生观、教育观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重大。思政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的政治信念、道德标准,为中职院校培养更高素质的全面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此外,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会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要做事,先做人,以此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思政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思政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全面发展的主导,中职学生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就很难在社会发展的复杂性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种教学现状会导致中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偏激的情绪及心理,限制了中职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

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即可发现其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中职教育教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学重点都集中于专业课教学上,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尚未形成有效认知,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无法有序推进,这种情况使得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自然也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从教育整体情况来分析的话,现如今中职语文思政教育进程较为缓慢,在其他专业课上积极引进实践教学、多维教学等思想的时候,语文教学课堂还较为单调,教学课堂还是侧重于文本内容以及概念性知识的灌输,这促使学生无法感知思政教育内涵及深意,整个融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结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思政教育的目标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有思政教育意识,结合课堂设计总结和所教课文的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科学合理地设置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重视熏陶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职语文课程中隐藏的教育学生的功能和价值[4]。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和重视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蕴含着单一的思政元素,有的语文课文中思政元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把握好尺度,设置明确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为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思想政治能力。如在进行《项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设计以下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更好地认识和学习诚实守信的品质、学习做人做事中切忌存在爱慕虚荣的态度、学习与人共处的过程中同甘共苦的思想等”。明确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目标,能更好地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调整方法选择,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在现阶段教学中,效果较为突出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导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为了实现教学最优化,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筛选和设计,构建有效性较强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科学是美丽的》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本课的实际内容作出研究,从其实际构成出发,就教学方法做出调整。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文所论证的对象为科学美,与传统认知中人们对美的认知并不相同,其中包含了一种美学的论述和观念的冲突。这一类文章适宜让学生细细研读与体悟,若教师简单地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展示,会严重破坏文章的整体氛围。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问题导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来引领学生学习,调动其主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围绕本篇文章提出的科学之美设置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索文章中对科学之美的论述,并将其与传统美学中对美的描述进行对比。

(三)根植红色基因,培养爱国精神

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处在这一环境下自然需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崇高使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因素、为学生讲好红色故事,借此来培养中职学生爱国精神。纵观中职语文教材即可发现,其中具有较多红色题材的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期间要想落实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还可以根植于这些红色基因来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培育。例如,可以将《沁园春·长沙》中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运动期间所展示出来的伟大抱负和奉献精神作为爱国精神培育点;也可以借助《我爱你,中国》来直观帮助学生品味其中的爱国之情,促进学生爱国情怀得以形成;或者是借助《故都的秋》来为学生介绍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救国而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的革命烈士郁达夫……教师借由这些红色经典即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与感知爱国精神,从而有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真正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合思政教育,教师应通过积极搜索中职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合理地设置思政教育的目标、转变以往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中推动思政内化等多元化的教学措施,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做贡献的高素质、高品德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春.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0

[2]李晨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乡》为例[J].汉字文化,2020

[3]苏行格.情感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融合探究[J].参花(上),2020

[4]高巍.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合的方法[J].散文百家,2019

[5]格桑卓玛.情感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融合探研[J].成才之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