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四自”教育创新研究—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质量视角下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四自”教育创新研究—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

王永亮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510430

摘 要:高校加强“四自”教育,推进“四自”教育走深走实,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校园主体性地位、服务社会行动能力、个体赋权选择范围和自我认知特点。保障学生主体性发展需求,确立自我管理意识;推进专业服务社会行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实现学生增能和赋权,扩大自我教育选择范围;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形成自我监督共识,提升“四自”教育的质量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质量视角;高职院校;“四自”教育;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四自”教育内含着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1]学生“四自”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意味着主动接受,是教育活动开始、过程和完成的统一体。质量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四自”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完整性和成长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高校大学生“四自”教育质量问题考量

大学生“四自”教育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成长特点。从质量视角出发考量大学生“四自”教育存在问题,有利于我们清楚认识问题、开展有效行动、建立科学路径。

一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现实困境阻碍自我管理实现。思想、行为的塑造主要依赖于受教育者的传输、指导,但受教育者的主动接受性决定了其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2]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尊重学生特点、注重学生特长培养、看重学生独立成长,育人环境优渥。但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学习知识课堂化、管理自己随意化、时间分配娱乐化等问题,受教育本身的局限性弱化了主动能动性发挥,导致自身主体性地位现实困境。

二是学生服务社会行动缺失制约自我服务发展。权利的享有建在义务付出的基础之上。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付出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具有动员、保障、整合、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志愿服务已成为部分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服务社会的能力从另一方面体现学生服务自我的能力。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利化、志愿服务的艰苦程度、志愿服务的保障缺失,阻碍了学生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行动。

三是学生个体赋权选择范围局限降低自我教育实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思想先进、能力突出。“选择、决定、成为个人所渴望成为的自己生活的主宰和自己身份的创造者的个体,是我们这个时代核心特征。”[3]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存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生活上的逃避行为、心理上的“躺平”状态,他们不主动去选择、去决定,难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四是学生自主意识发展不充分导致自我监督移位。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认知逻辑趋向多样化。自我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大学生更加敢于、勇于并乐于去表达自己,而不在单纯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但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建立在理性、科学认知基础之上,而学生存在盲从大众、盲目相信等惯性,容易导致出现行为偏差、不良习惯等问题。

二、涉农高校大学生“四自”管理功能发挥影响因素

一是网络媒介发展干扰大学生“四自”管理深度。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媒介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络媒介为大学生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不断减弱大学生提炼、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让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方面,更加倾向快捷从网上获得信息,缺乏主动性探索和思考。

二是教育者管理模式消解大学生“四自”管理效。高校拥有一支包括行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角色的队伍,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管理体系,[4]但所产生的育人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部分教育者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和新时代大学生特点脱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作为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技能素养高的特点,他们更加倾向于实践训练、企业实习、户外劳作。而有的教育者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指导下,坚持“管住学生,尽量不要出事,维护学校的安定”这种充满不公平的管理模式,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缺少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学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锻炼机会较少,对教育者依赖程度较强,无法建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体系。

三是大学生权利意识错位增加“四自”管理难度。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同时也是人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重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但通过某高校的调查数据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权利意识认知模糊、维权意识强烈、参与权利行使率低等现象。大学生维权意识应当在合格合规的条件下进行,但是由于自身权利意识认知模糊,就导致学生权利意识错位,使其很难有效参与到权利事务中。学生参与权利行使率低,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中就很难发挥功能性作用。

[5]

(四)涉农高校大学生“四自”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一是保障学生主体性发展需求,确立自我管理意识。“四自”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保障学生主体性发展需求,努力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尊重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课堂内外的结合性,增强学习生活中的自律性以及时间分配的效率性。

二是推进专业服务社会行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涉农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方面,搭建“田秀才”培育平台,结合农忙时节开展学生专业实践课程,将课堂开设到田间地头,感悟“三农”情怀,做到“一懂两爱”。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调查、“科智助农”等活动,在实践中厚植“三农”情怀。通过专业下乡、科技下乡,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服务的思考和能力。

三是实现学生增能和赋权,扩大自我教育选择范围。选择范围的扩展是学生增能的主题,选择范围的扩大也意味着权能的提高。首先,学生要自我增能。学生要通过学校搭建平台,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专业、技能、实践等方面得到满足和认可。其次是学校赋权。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获得成长,学校会扩大学生的权利,扩展学生选择的范围,提高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程度。

四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形成自我监督共识。一方面,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性基础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让主体意识觉醒的更清晰,认知思维更具逻辑性,这样才能指导人生正确发展。另一方面,要更关注现实需求,不断检验进步成果。学生要根据学习、生活中现实需求,在目标确定、内容选择、行为表现方面更加趋向独立,选择与自身相符合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检验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高静毅.接受视角下“四史”教育入脑入心的思政课教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7).

[2]钟玉梅.高校思政课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22,(08).

[3]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4]石含碧.从哲学角度探索大学生“四自”管理的新模式[J].科教文汇,2019.

[5]贺盼,林安琪.高职院校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2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涉农高校大学生‘四自’管理创新研究—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GDKM2020-47)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