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6
/ 2

关于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讨

史平

陕西省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摘要:污水水质检测的目的在于掌握污水水质的基本状况,从而为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鉴于当前污水水质检测的难点及实施情况,做好污水水质检测不但有利于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污水治理效果,确保污水水质在治理过程中取得实效。目前影响污水水质检测的因素较多,导致污水水质检测工作举步维艰。为了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并按照污水水质检测的相关要求进行落实,确保污水水质检测工作在具体实施阶段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策略探讨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给予更高关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水质检测对象来源广泛,检测环境复杂多样,导致相关工作开展面临诸多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在分析、判断方面存在误差。甚至很多检测部门只根据简单的对照标准评价单个数据,并分析水质是否存在超标问题,结合大量实践来看,这种评判方式严重缺乏合理性。这就需要检测部门从控制数据质量、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养、引入先进仪器设备、科学处理干扰物等方面入手,尽可能规避检测过程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全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污水水质检测的意义

污水水质检测既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影响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污水水质检测效率越高,检测准确性越强,污水治理的效果越明显。污水水质检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污水治理措施偏离实际需求,增加污水治理难度,使污水治理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污水治理工的作难度大,对污水检测的要求高,所以在污水检测时要判断污水检测的难度及影响因素,同时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污水检测工作在具体实施阶段达标。污水检测工作的结果决定了污水治理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只有分析污水治理的难点和具体形式,才能为污水治理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支持。污水水质检测工作是污水治理的重要前提,是决定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内容。在污水水质检测方面既要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分析、分类整理和校正分析,同时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效果,使污水水质检测工作能够在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方面达标,为污水检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污水水质检测工作复杂,在检测环节不仅需要分析面临的难点及影响因素,同时也要细化检测流程,调整检测方案,使污水水质检测在具体实施阶段能够具备更强的优势,并按照污水水质检测的相关标准执行。所以,污水水质检测对污水治理以及污水来源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检验手段和检测仪器,因为水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不可控制,所以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检验手段也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6]。在实施水质检测时,应用同样的方式对不同的水质实施检测时,检测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施具体检测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水质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检测方案。另外,相关检测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检测仪器操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掌握相关检测技术。因为检验仪器操作流程较为烦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个人原因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严格按照水质检测相关流程、标准等实施作业,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三、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一)处理干扰物

在水质检测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污染物较为复杂,检测环境较为多样,所以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干扰因素,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检测效果。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和排放大量水资源,这些水体中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在进行COD过程中,检测人员大多会采用重铬酸钾法,但结合实际操作来看,在检测阶段氯离子会与重铬酸钾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对此,需要检测人员通过人工干预方式投放适应量的蔽剂,有效减少检测过程发生的各种反应。这也是水质检测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需要保证干扰物处理得当,并且不会影响水质检测各环节操作。

(二)控制好数据质量

首先,检测部门在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前,需要明确水样类型,而后针对性选择分析方式,以此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在水质检测过程中,至少要反复测定2次,而后开展加标回收率试验,达到数据质量控制标准。虽然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量,但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再次,水质检测前,需要对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要求。针对使用周期较短、容易变质的药品,需要现配现用。最后,在水质检测过程中,需要明确检测指标,规范原始记录,确保填写的所有信息都能够真正反映到原始记录中,从而充分保证数据质量。

(三)合理控制人为和系统产生的误差

基于污水水质检测的要求,在检测过程中应对人为和系统产生的误差进行合理的预估和判断,并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制定误差消除措施,其中人为误差的消除应从操作方法、操作规范的掌握以及操作手段的优化等方面入手,确保人为误差得到有效消除。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操作人员的专业程度和实际操作情况判断误差所带来的影响,使人为误差在消除过程中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并通过有效的管控措施予以避免,这对检测准确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污水水质检测的质量要求进行调整,使污水水质检测在实施方面取得实效。对于系统产生的误差应当调整检测流程,按照水质检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根据污水检测流程的具体情况分析系统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数值以及累积误差的出现情况,按照误差的具体形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减少累积误差的产生,使误差在控制环节能够达到准确性标准,尽可能地缩小误差数值,使误差在控制过程中达到管控要求,降低误差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合理设置水质检测点

水质检测工作需要对水体污染情况展开详细调查,认真了解各类污染物的实际分布情况及其扩散形式等,同时,还需对水资源开采及利用的实际情况、地质条件和水体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水质检测点。如在渗井、渗坑和蓄水层等部位的水源往往污染和渗透程度不高,所以,可以选择与其距离相对较远的位置设置检测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水体污染对水质检测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污染物随水流进一步渗透和扩散,可以在水流的平行方向设置水质检测点,以免威胁居民用水安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要想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需确保水质检测点的稳定性。如对河流的水质实施检测时,需要对河流深度、宽度等进行考量,合理设置检测基准库,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水质检测点。

结束语

通过对污水水质检测工作的了解,在检测过程中既要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同时也要分析检测的影响因素以及误差的来源和误差带来的危害,并制定科学的检测措施,使污水水质检测在具体实施阶段能够达到检测目标,为检测工作提供方法支持,确保污水水质检测在具体实施阶段能够提高检测质量,为污水水质检测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按流程操作,消除累积误差。

参考文献

[1]李亚楠.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探讨[J].全面腐蚀控制,2021,35(10):91-93.

[2]董侠斐.关于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讨[J].砖瓦,2021(3):105-106.

[3]崔贞.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方法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1(4):122-123.

[4]姚远.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提高策略[J].化工管理,2021(2):67-68.

[5]殷梦云.简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0(2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