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致严重皮肤反应病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冬病夏治三伏贴致严重皮肤反应病例分析

陈苗苗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中医科 266000

【摘要】:目的 总结三伏贴致严重皮肤反应,探讨水疱产生的原因与诱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归纳分析近两年来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致19例严重皮肤反应产生的原因与诱因。结果 严重皮肤反应属于迟发型过敏反应,与贴敷时间过长,体质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同时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也是加重水疱反应的诱因。结论 ①应建立患者贴敷档案,详细记录其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体质类型和既往贴敷情况等,可有效地指导贴敷治疗,减少水疱反应的发生。②严格控制首次贴敷时间,儿童应在2 小时以内,成人应在4 小时左右,不宜超过5小时。第2次贴敷时间应根据前次治疗反应适当调整,做到贴敷时间个体化。③重视注意事项的宣讲,同时不断完善贴敷的注意事项,增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条目。

【关键词】 冬病夏治;三伏贴;过敏反应;水疱反应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医预防和治疗冬季多发病、易发病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日益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贴敷后患者皮肤敷药部位出现轻度灼热、瘙痒或起小水疱等均属正常现象,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局部红赤,产生密集的小水疱,进而水疱变大、融合形成大疱,大疱晶莹饱满,局部奇痒,影响继续贴敷治疗,同时有破裂感染、皮肤瘢痕增生等潜在医疗危险。现总结近两年来19例三伏贴致严重皮肤水疱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拟三伏贴膏,药物组成:白芥子、细辛、麻黄、甘遂等,分别研磨为极细末和匀备用,临用时用鲜姜汁调制成膏,在三伏天内每10天一次,选择肺腧、脾腧、脾腧、肾腧、天突、大椎等穴位进行贴敷。每穴用药2 g左右,制成直径1厘米大小圆状,用三伏贴专用敷料固定于皮肤表面。12岁以下儿童每次贴敷时间2小时左右,成人3 小时左右。

近两年来总贴敷人数631名,其中女254人,男377人;年龄4~70 岁。出现严重皮肤水疱者19人,女12人,男7人。表现为贴敷后1~3天贴敷部位逐渐出现红肿、密集细小水疱产生,进而小水疱融合变大,逐渐形成一个或几个大疱,同时伴有奇痒。水疱不出药物贴敷范围,破裂后流出黄色浆液,后期创面干燥结痂,会产生皮损。贴敷者与严重水疱反应者年龄构成情况(表1)。

表1  贴敷者与严重水疱反应者年龄构成[n(%)]

<30岁

30~59岁

≥60岁

贴敷者

326(36.4)

406(45.4)

163(18.2)

严重水疱反应者

6(37.5)

8(50.0)

5(12.5)

19例严重水疱反应者中7例在首次贴敷即出现强烈的皮肤反应,其余患者均有明显的二次免疫反应过强现象,即多次贴敷后才出现水疱反应。临床诱因及原因总结(表2)。7名贴敷时间过长者有3例第一次贴敷时间过长但贴敷部位仅有皮肤深红,出现小水疱或小出血点,但在二次贴敷时出现严重的水疱,1 例患者可能与贴敷后皮肤药物残留有关。4名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者,其中两人为母子关系,年龄分别为35岁和5岁;另一对为姐妹关系,年龄分别为 43岁和40岁。4例不良生活方式者接受治疗后有较频繁的饮酒史,作息时间不规律,首次贴敷后均出现严重水疱产生。4例无明显诱因考虑可能与体质有关。

表2  三伏贴后严重水疱反应诱因及原因总结

诱因及原因

例数

体质与遗传因素

4

不良生活方式(酗酒、熬夜、户外运动少)

4

原因不明或体质原因

4

贴敷时间过长(>7 h)

7

2.临床分析

三伏贴又称天灸,冷灸,亦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属传统瘢痕灸的一种。白芥子、新鲜姜汁等对皮肤刺激性强的药物常被认为是三伏贴中的发泡剂。中药成分通过三伏贴经皮渗透至相应经穴部位,通过药物的生物学作用和穴位刺激双重作用,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1-3]。传统认为皮肤发泡者冬病夏治效果优于未发泡者,但近年来研究认为三伏贴疗效与是否出现皮肤反应有关,但与皮肤起泡程度关系不密切[4]。三伏贴导致的严重皮肤反应常发生在贴敷后12~48 h内,水疱仅出现在贴敷部位,类似接触性皮炎,属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大疱产生会影响继续贴敷治疗,同时也存在破裂感染、皮肤瘢痕等潜在医疗危险,是应尽量避免的[ 5]。临床上有人尝试用蜂蜜或香油替代姜汁作为药物调和剂,有的通过减低白芥子药量和姜汁浓度来减少水疱的产生,但改进效果及对疗效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一般认为贴敷时间与皮肤起泡程度正相关, 但个体差异性较大。有些患者首次贴敷时间较长仅出现轻度皮肤反应,但在二次贴敷时,尽管贴敷时间较短,但皮肤水疱反应剧烈。临床观察中发现有2对病例有亲缘关系,提示遗传与先天体质因素在水疱产生机制中作用不小。不良生活方式对皮肤水疱反应的产生也有影响。贴敷期间一般要求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等发物,是避免辛发之物增加皮肤过敏反应发生概率。临床发现4例皮肤高敏感反应病例有酗酒、熬夜、户外运动偏少现象,这类不良生活方式会引起患者生物钟紊乱,常有精神萎厥,乏力、 纳差、失眠等气虚、血虚或阳虚型体质症状加重的表现,提示机体各系统功能下降,机体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下降。皮肤过敏反应性增高可能与这类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根据19例严重皮肤反应者的诱因与原因初步分析,我们认为三伏贴治疗可进行以下几点改进:①应建立患者的贴敷档案,详细记录其个人史、过敏史及家族史,体质类型,既往贴敷情况等,可有效地指导贴敷治疗和减少水疱反应的发生。②严格控制首次贴敷时间,儿童应在2 h以内,成人应在4 h左右,不宜超过45h。第2次贴敷时间应根据前次治疗反应适当调整,做到贴敷时间个体化。③三伏贴是预防性治疗措施,患者甚至认为贴敷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往往忽视它的危险性。贴敷期间应重视注意事项的宣教,同时不断完善贴敷的注意事项,增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条目,对减少过敏反应,提高贴敷疗效均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朱现民,陈 煦.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临证应用研究[J].四川中医,2011,29 ( 7 ):120.

[2] 吴道群,杨 静芳.三伏天灸临床应用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 ( 6 ):76-77 .

[3] 彭冬青,王 寅 ,田 从豁.冬病夏治学术渊源与文献考证[J].北京中医药,2011,30 (2)118-120.

[4] 李光熙,刘 志国,聂 文葶.消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所致皮损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J ]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0):40-42.

[5] 黄冬娥,郭 健红,林 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间因素的研究概况[ J ] .中国针灸,2010,30(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