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制度创新在提升高中德育实效中的借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党建制度创新在提升高中德育实效中的借鉴

包忠勇,林建鹏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750006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就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作出了诸多重要论述,重点回答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向性问题。基于习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讲话以及2021年全新的教育方针,高中学校应当以党建育人,以德育育人,深入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借助党建制度创新引领治学创新,将德育作为抓手,将校内日常性教育工作和党建制度创新相结合。校内的每一项制度均应充分彰显党建引领这一特色,校内每一位教师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党建工作加以落实,打造学校专属性教育品牌。

关键词党建;制度创新;高中;德育实效

引言教育是一项关乎着国家发展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工作,同样也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关键性民生工程。自近年以来,高中学校始终践行“以人为本、令社会满意”的教育理念,着力加强党对于教育工作作出的全面性领导,紧紧把握住社会主义科学化办学方向,加大作风建设力度,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使得校内的育人环境持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获得了稳步性提升。

高中党建制度创新和德育教育工作协同意义

(一)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趋势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至新时代以来,共产党将历史担当作出了充分展现,同时也赋予了各级学校党建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全新的时代使命。自近些年来,国内主流性意识形态受到了全球化进程之中的西方政治文化产生的冲击,功利主义愈发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扩大蔓延,道德底线以及价值取向在现如今网络化时代的不断更迭之下日渐刷新,多元复杂的矛盾日渐冲击着当代高中生的思想及价值观念。高中学校应当自觉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切实加大力度对于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助力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满足个人成长需求,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敢于拼搏实现理想,成长为贴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二)助力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二者协同发展

高中学校内部党建制度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均需立足党的思想引领,秉承科学发展观,对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加以扩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立足多元文化之下展开共同理想教育,促进市场经济之下的道德法制教育工作开展,对于虚拟世界之中的网络思想教育作出优化,助推思政育人理论加大探索研究力度,实现创新性发展。在此过程之中,对于两者间的协同创新以及共生融合作出深化,着力扩充协同理论内涵,能够为高中学校内涵建设工作开展夯实理论基础。唯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并具,才可突出成果,在结合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于高校党建以及思政育人进行协同发展,既可以同时展现党的先进性与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又可以助力教师队伍整体性素质以及校内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高,彰显出育人工作实效,助力高中学校实现科学性、可持续性以及健康发展。

(三)补齐二者协同育人机制现存短板

高中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拥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其协同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二者协同发展针对高中生进行政治素养培养以及思想建设工作,对于高中生文化理论的提升可以发挥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性效果。因此,高中学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程度以及协同育人效果,会对于立德树人目标达成度产生重要影响。就事实来讲,高中学校在实际性组织开展育人工作之时,受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等外因影响,同时受到党政协调程度不深、协同育人机制发展不完善、内容形式创新性不强等内因影响,高中学校内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之间“各行其是”的问题存在,为确保二者目标协同一致,应当在明确协同短板的前提之下,充分利用好协同机制,促使高中学校内部党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构建起主体协同、理念协同以及形式协同的全新格局,助力育人工作开展实效性增强。

高中党建和德育工作协同开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理念与机制协同创新

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助力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是高中内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与根本。协同统一的育人理念是立足新时代以及新形势之下,打造协同育人新型机制的必然前提。高中党委应当密切着眼于新形势、紧密结合新要求、着力消除新问题。其一,着力党群优化组织结构,为协同创新提供坚实地组织保障。高中应当充分发挥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以及先锋模范作用,贯彻落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主体责任,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重要载体,积极打造多层级的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其二,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奠定坚实有力的支撑。高中党委应当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创办督查机构,开展常态化督查以及集中检查联合工作,及时对于各个基层党组织开办的活动进行了解与督促。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督促性功能,及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纳入之高中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考核环节,进一步积极探索并完善“退出与递补机制”。

(二)内容与形式协同创新

高中学校应当结合学生成长、契合时代发展、提高生机活力,由实处、细处以及微处着手,兼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善教育效果,着力构建党建及思政协同育人的全新局面。在内容方面,应当深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保协同育人大方向保持正确;在形式方面,应克服主体之间的差异矛盾,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转变传统性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将新媒体视为协同育人的新型载体,灵活应用媒体网络手段,加大党建工作开展的宣传与引导力度,对于网页、客户端以及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党课教育工作进行探索,融合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凸显参与感以及时代感,引领学生正确对于党建知识进行学习、吸收与传播,增强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性特征。

(三)课程与队伍协同创新

高中党委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度落实主体责任,关注思政课程开展,促使党建理论更加科学、系统且深度地融入至思政课堂之中,并且贯穿至个人德行培养、社会公德培养以及国家大德培养整个过程之中。与此同时,应当积极深化并创兴改革举措,多措联合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现创新性发展,关注开展扩充学生知识储备的显性教育,并重视开展培养学生端正三观的隐形教育。在上述过程之中,协同育人队伍便是重要保障,应当要求广大教师实现思路融合,牢固树立起“课程思政”这一育人理念;在力量方面联合,构建课程思政交流工作平台,加深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资源方面整合,组织开办专题培训活动,发掘并强化各类课程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在要求方面契合,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共同助力“大思政”队伍整体性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提高。

结语教育是一项具备持续性特征的工作,教育则更是一项当前人类工作之中十分伟大_x001D_的事业。日后,高中院校势必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对于党建制度作出持续性创新,对于校内的多项规章制度作出严格执行,进而全面落实校园内部德育工作开展,全面落实“行为六项”准则,将“双仪”视为德育培养抓手,动员学生树立起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向毅.用制度创新提升基层党建活力[J].共产党员,2020(12):16-17.

[2]周敏凯,时晓建.“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阶段党建制度的创新及其特点[J].学习与探索,2016(05):61-64.

[3]高峻岭,高勇,张桐.高校党建与“立德树人”融合路径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04):67-71.

[4]吴玉梅.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21,7(19):180-183.

[5]安明焘.高校党建创新对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意义及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269-271.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8.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