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0
/ 2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席天秀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妇幼保健院;638500

护理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每日都暴露与各种危险因素中,极容易导致职业暴露发生感染的发生,对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能够从源头中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概率,使护理人员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医院的内部秩序也可以顺利运行。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身体状况的影响程度,令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较好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引起感染的常见因素、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对于的护理人员防护管理对策。

1引起感染的常见因素

1.1物理性因素:

(1)利器伤:利器伤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发生概率很高。手术室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剪刀、针等,在取器械过程中容易伤到他人,也容易造成患者在清洗过程中伤到自己。2皮肤及粘膜损伤由于护理人员普遍不足,工作繁忙,患者心理疲劳,皮肤及粘膜轻度损伤的护理人员仍参与手术,提高了手术感染的风险,手术感染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直接威胁。3无保护接触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在确诊患者患有传染病时,才佩戴手套。大多数护理人员尚未建立预防措施的概念,需要做好纠正。

1.2化学因素:(1化学消毒剂。甲醛、戍二醛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容易挥发性,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直接接触皮肤会出现更严重的过敏性皮肤炎,如果直接接触眼睛,会让患者出现角膜损伤,甚至导致永久性失明。2挥发性麻醉气体。各种原因引起的气体泄漏和药水洒落。研究发现,麻醉气体对人类生育有不良影响,孕妇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3废气危害的影响。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会产生一定的烟雾,或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会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上述因素会导致护理人员严重头痛、心烦意乱和注意力不集中[1]

1.3生理和心理因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知识不断更新,人事制度的改革,手术操作要求高等,而且医院人力资源短缺、手术创伤重、变化快,医疗纠纷和差错使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2、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

2.1缺失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存在幸心理,认为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比例很小,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2.2操作不规范或违反操作规程:

防护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养成不良习惯、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不戴口罩、手套,污染物处理不当等。

2.3防护设备不足或不合格:

防护设备或防护用品有限,缺乏合格和足够的防护用具,未推广使用安全医疗器械和利器收集盒等。

2.4发生职业暴露后不能正确及时处置:

不知道发生暴露的处理流程、补救措施,未按程序及时正确处置,错过防护用药的最佳时间。

3、防护对策

3.1优化医院环境

对医院环境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改进,既有助于提高院内整体的美观度,使护理人员拥有舒适良好的工作氛围。又可以降低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有效防止各类感染事件的发生,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得到较好的保护。保持院内空气的清新流通,可以使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大大降低,令各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明显减少。而加强对蚊虫和鼠类的消杀工作,能够显著降低有害动物带来的病菌传播,令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利用定期消毒与清洁打扫相结合,可以使院内走廊、墙壁和厕所等位置,保持洁净卫生的良好状态,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改善,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大大提升[2]。除此之外,按照废弃物种类的不同,将其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切断细菌的传播途径,为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3.2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医院还要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选择本院感染控制科管理人员和特勤科护士长组成职业防护管理小组,分析科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通过文献查询和临床护理经验,制定职业防护措施。

3.3加强自身防护

(1)做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能力的重要策略,其内容是将所有患者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无论接触患者任何部位的体液、血液和非完整皮肤等,必须采取戴手套、手消毒、穿隔离衣和戴护目镜等隔离防护措施。该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概率,极大程度防止了疾病在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传播,为其他患者的康复治疗也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2)禁止危险行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危险行为,主要有双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徒手弄弯针头和直接接触医疗垃圾等,这些危险行为极容易导致刺伤或划伤的现象发生,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对于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危险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搜集与统计。并在召开内部会议时,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相关认知水平,使护理人员主动远离各类危险行为,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升,避免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3]。(3)特殊操作防护,在进行日常工作中的特殊操作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性,避免各类职业暴露的现象发生。比如,对患者注射化疗药物时,护理人员应身穿低渗透的隔离衣,同时按照规范的流程,完成口罩、手套、圆顶帽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的佩戴工作。并在手术结束后,利用肥皂液及流水进行洗手处理,防止化疗药物侵蚀护理人员的皮肤,令护理人员的防护能力大大提高。(4)注意个人保健,护理人员加强日常营养与体育锻炼,能够使自身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显著提高,令职业安全防护能力也出现较好的改善。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是倒班工作,在下夜班后往往会因工作劳累的影响,未吃饭就直接呼呼大睡。这就会导致护理人员的营养摄入不足,让护理人员的抵抗力明显下降,进而造成职业防护能力的显著减弱。而且,护理人员由于班次的影响,自身的生物钟会经常被打乱,在运动锻炼方面重视程度较低。这也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使职业暴露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5)配置及注射化疗药时要穿低滲透的隔离衣,戴口罩及手套、圆顶帽、护目镜,操作完毕用清水擦拭操作柜内和台面,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彻底洗手。(6)保持良好情绪,面对日常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护理人员既要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和重视程度,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予以处理,切勿出现因过度紧张而手忙脚乱的现象。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以谨慎的态度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完成各项临床护理操作,从而防止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使患者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4]

3.4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由专门机构管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污染环节。对于要处理的医疗废物,相关人员需详细核查物品种类、数量,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妥善处理,以预防医疗废物出现交叉感染。

4、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开展人员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防范意识,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等措施,可以使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升,令职业暴露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保障医院日常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总之责防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操作和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保证护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同时,一定要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预防职业接触感染知识,减少自身伤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闻纯,朱蓓,卢玉仙,刘颖.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情况与防护对策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3):108-111.

[2]万菁菁,李争,吴芳,马原,吴银银,陶秀彬.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1,37(16):2021.0556.

[3]尹芬.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5):201915075.

[4]孔伟伟,崔香淑.我国国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认知现状的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8(36):2018.3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