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康复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康复价值分析

梁芳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总结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8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4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参考计算机分组分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①实验组患儿生命体征与发育指标均较对照组好,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组患儿神经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促进早产儿康复,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

    早产儿在出生时其体质量比较低,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并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所以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格外重要[1]。常规护理以护理人员为主,护理人员按照自身经验展开护理服务,护理有着很大局限性[2]。早产儿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以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所以寻找新型护理模式迫在眉睫[3]。研究主要分析结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如下。

1临床信息与方法

1.1临床信息

    选择2022年1月~8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4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参考计算机分组分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胎龄范围28周~36周,均值(30.00±1.56)周,出生体质量范围1.0kg~2.4kg,均值(1.70±0.24)kg,出生身长范围35cm~44cm,均值(39.50±1.81)cm;实验组中,男儿8例、女12例,胎龄范围28周~35周,均值(31.50±1.58)周,出生体质量范围1.0kg~2.3kg,均值(1.65±0.22)kg,出生身长范围35cm~45cm,均值(40.00±1.83)cm。将上述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中比较,结果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早产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确保病房适宜温度和湿度,每天做好消毒隔离处理。做好早产儿保暖工作,维持呼吸道通畅。

    实验组(袋鼠式护理)。使用图片、语言结合方式向早产儿家长介绍袋鼠式护理的方法、目的、意义等,耐心回答早产儿家长提出的问题,纠正其错误认知,提高认识程度。叮嘱早产儿母亲穿着宽松、舒适衣物,坐在病房边,将靠枕或棉被放在其身后,保证舒适程度。将早产儿母亲上衣解开,同时打开包裹早产儿的包被,尽量多的暴露皮肤,让早产儿俯卧在其母亲身上,早产儿头部贴在母亲胸前,母亲一只手托住早产儿臀部,另外一只手放在早产儿后背,并盖上被,避免早产儿着凉。指导早产儿的母亲用亲吻、抚触等方式与早产儿进行交流。根据实际状况调整早产儿母亲体位,确保其舒适度。密切监测早产儿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一旦生命体征幅度较大时需进行处理。为早产儿建立健康档案,并告知早产儿母亲出院之后每天做2次袋鼠式护理,直到日龄40d。

1.3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生命体征与发育指标变化;对比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状态(参照神经行为量表[NBNA]进行评估,一般反应为6分、主动肌张力为8分、行为能力为12分、原始反射为6分、被动肌张力8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行为状态越好)[4]

1.4统计学

    以()作为计量资料数据的代表,使用t检验方法。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21.0,P<0.05认定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命体征与发育指标变化的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儿生命体征与发育指标均较对照组好,数据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早产儿生命体征与发育指标变化的对比()

生命体征

发育指标

分组

体温(℃)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体质量增加(kg)

头围增加(cm)

身长增加(cm)

对照组

35.34±0.67

138.08±3.96

59.27±2.38

1.29±0.16

3.08±0.43

5.03±0.66

实验组

36.20±0.80

125.61±3.75

53.10±2.24

1.84±0.21

4.30±0.52

6.31±0.76

t

4.029

10.225

8.443

9.317

8.086

5.68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状态评分的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儿神经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

表2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状态评分的对比(,分)

分组

一般反应

主动肌张力

行为能力

原始反射

被动肌张力

对照组

5.00±0.23

6.75±0.31

10.37±0.67

5.02±0.14

6.90±0.32

实验组

5.38±0.30

7.20±0.38

11.22±0.70

5.50±0.23

7.40±0.44

t

4.496

4.104

4.008

7.972

4.11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病情不是很稳定,再加上自身条件较为特殊,不能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因此会有哭闹、烦躁等情况,刺激着生理指标,表现出心率加快等[5]。在常规护理中忽视了早产儿与母亲的接触,这样并不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6]

    研究中对比了常规护理(对照组)、袋鼠式护理(实验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实施袋鼠式护理后,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发育指情况较好,神经行为状态良好。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模拟的是袋鼠照顾幼崽的方式,让早产儿紧贴自母亲胸前,这样能增加早产儿安全感,进而促进生长发育[7]。袋鼠式护理中让早产儿多与其母亲接触,不仅能提高早产儿母亲催产素的分泌,也能提高体温,让早产儿体温维持在正常状态。早产儿的脑干神经元功能不是很成熟,呼吸肌张力也比较差,袋鼠式护理中让早产儿皮肤尽可能多的与母亲紧贴在一起,刺激着早产儿皮肤感受器,能有效改善机体中胰岛素,提升生长激素水平,早产儿也能充分休息,热量消耗明显降低,方便体质量的增加。袋鼠式护理向早产儿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一个环境,能有效提高安全感。

总而言之,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促进早产儿康复,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源,李江,郭晓征.袋鼠式护理配合常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05):942-944.

[2]王莉.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0):180-182.

[3]周明英,张楚卿.袋鼠式护理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40-42.

[4]黄莹,徐萌.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8):147-149.

[5]黄玉兰,黄晓愈.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4):673-674.

[6]钱晶京,姚希,任军红,蒙景雯,杜雪燕,李六亿.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22):3503-3506.

[7]孟雪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20,44(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