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二次手术的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需再次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等二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术后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行ICL(V4c)植入术后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的屈光不正患者73例(74眼),其中需调位47眼、更换26眼、取出1眼,术后定期复查,观察记录裸眼视力(UCVA)、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指标。以单纯ICL植入术眼68眼作为对照组,ICL植入后行调位术眼47眼为调位组,ICL植入后行更换术眼26眼为更换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因拱高过高与拱高过低行二次手术处理患者的拱高变化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单纯球镜矫正型和复曲面型ICL植入术后的更换率。结果:ICL植入术后进行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原因有拱高异常、复曲面型ICL旋转和ICL位置异常。因拱高异常行ICL调位或更换59眼,拱高过高者通过调位或更换小一号尺寸的ICL后均获得理想拱高,而拱高过低的病例相对复杂,且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01)。复曲面型ICL植入术后发生轴向旋转且视觉质量欠佳14眼,其中12眼行调位后取得稳定、良好的效果,2眼调位后顽固性旋转,通过更换手术方式才解决。术后1个月,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球镜矫正型ICL植入术后更换率小于复曲面型ICL(分别为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5)。1眼ICL植入术后出现ICL位置异常、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理想。结论:拱高异常为ICL植入术后调位、更换或取出的最主要原因,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后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且更具规律性;复曲面型ICL旋转经调位后多数病例可获得满意结果;ICL调位术和更换术相较于单纯植入术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