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对可疑直立不耐受患儿快速识别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在可疑直立不耐受(OI)患儿快速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诊治的379例因OI症状入院患儿为病例组;选取20名无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的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为无症状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直立试验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POTS合并VVS组。分析所有入组儿童试验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数据,分别计算各组研究对象卧立位及卧立倾斜位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及心率变异系数(HRCV)。5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法;5组内卧立位与卧立倾斜位变异系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卧立位心率及血压变异系数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379例患儿中,HUTT阴性组79例、VVS组208例、POTS组52例、POTS合并VVS组40例,无症状对照组20名。无症状对照组、HUTT阴性组、VVS组、POTS组、POTS合并VVS组患儿卧立位SBPCV分别为(3.8±1.0)%、(5.3±2.2)%、(6.6±3.4)%、(5.9±3.6)%、(6.9±2.8)%,卧立倾斜位SBPCV分别为(4.5±0.8)%、(6.0±1.9)%、(7.1±2.6)%、(6.0±2.1)%、(7.3±2.5)%,卧立位DBPCV分别为(7.3±1.2)%、(9.1±3.7)%、(9.1±4.9)%、(9.1±4.8)%、(11.6±4.6)%,卧立倾斜位DBPCV分别为(7.4±1.1)%、(9.4±2.9)%、(10.1±3.8)%、(9.2±3.3)%、(11.0±4.7)%,卧立位HRCV分别为(7.6±2.6)%、(12.9±3.7)%、(16.2±4.3)%、(21.2±5.9)%、(24.9±5.3)%,卧立倾斜位HRCV分别为(8.1±1.6)%、(10.1±2.7)%、(14.1±4.3)%、(15.6±3.7)%、(18.9±4.0)%,各项指标的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1.91、25.47、19.82、14.65、104.52、92.5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卧立位SBPCV及HRCV分别为4.4%及10.5%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及0.877,其对HUTT阴性组预测价值的灵敏度分别为58.2%及78.5%,特异度分别为80.0%及95.0%。结论心率及血压的变异系数可作为OI患儿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的一项参考指标;当卧立位SBPCV≥4.4%或HRCV≥10.5%时,建议行HUT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