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神经血管束前列腺部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了解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末端系膜游离过程中,神经血管束(NVB)前列腺部微出血的概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NVB前列腺部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以探讨其保护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和尸体解剖研究的方法,对NVB前列腺部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解剖学观察。活体标本的观察: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手术视频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保留部分邓氏筋膜TME的38例非连续男性患者的手术录像。通过回顾性复习手术录像,盲法分别评估NVB前列腺部微出血以及泌尿和性功能情况,泌尿功能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估,性功能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估,分析NVB前列腺部微出血与否与术后泌尿和性功能的关系。尸体标本解剖学观察:选择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的4例男性半盆腔尸体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尸体标本解剖,其一:2个半盆标本,模拟TME手术进行分离,观察NVB前列腺部;其二:另2个半盆标本,采用莱卡刀片从横断面进行连续横切(层厚约1 cm),将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最终将术中的活体解剖观察与相应尸体观察层面进行比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eny U秩和检验。结果38例患者中位年龄57(31~75)岁,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6(1~8)cm。21例(55.3%)术中NVB前列腺部微出血(微出血组),17例(44.7%)未见出血(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IPSS评分高于无出血组[7(0~16)分比2(0~3)分,Z=-1.787,P=0.088;2(0~15)分比0(0~2)分,Z=-2.270,P=0.028],而术后12个月两组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方面,有23例术前性活跃(IIEF-5≥18分)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出血组7/8例患者术后12个月性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定义为IIEF-5下降<3分、且患者主观性功能满意情况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微出血组仅6/15的患者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模拟TME手术分离半盆尸体标本,见NVB前列腺部血管神经走行在直肠前外侧、前列腺后外侧和肛提肌前内侧所构成的狭小的三角空间内,血管神经组织缠绕成团,分支不易辨别。进一步将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尸体和活体比对观察发现,在尸体的前列腺底和前列腺中部水平,NVB前列腺部脂肪垫与直肠系膜关系密切,两者投影线存在较大重叠,是术中NVB前列腺部微出血的高危区。手术视频观察发现,在对应的前列腺底和前列腺中部水平,术中因主刀医师和助手的对抗牵引,使该处NVB前列腺部脂肪垫呈横向走行。其转为纵向走行处为NVB发出的直肠支,张力最大,为易出血区。可清晰锚定数支NVB直肠支,需要采用超声刀紧靠直肠固有筋膜预先凝结。比对发现,该直肠支即为尸体投影线重叠区。结论NVB前列腺部损伤是TME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NVB前列腺部神经纤维细小,术中无法辨别其功能分区,需要将NVB血管神经组织和相应脂肪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保护。术中充分理解NVB前列腺部形态,保持适当对抗牵引张力,采用超声刀及时凝结直肠支可保护NVB前列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