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5
/ 2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宋晓茵,彭家芹,汪晓玲,王姣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共计148位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风险管理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对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为优异。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对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应用,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护理风险进行控制,进一步的使护理中的操作得以减轻,使护理质量有所提升,在临床中需要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

引言,

在临床医学中,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实际临床内出现的各类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其风险系数较高,且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患者存在各类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伤残及死亡。风险管控具有着辨识与发现护理中存在各项风险的重要作用,能够对于风险因素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防护,最终对相应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损伤得以减小,确保疗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对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此次研究以对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形成以下报告内容,相应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所收治的共计148位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估计40位,患者为44位男性,30位女性,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2-7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21±2.36岁,观察组患者共计41位男性,33位女性,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3-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27±2.36岁。在研究中,患者年龄、性别等诸多一般资料并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研究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

第一,对于对照组而言,以常规性的心内科护理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主要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宣教,对入院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定期进行有效的查房,与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沟通,对患者的各类疑惑予以解决,同时开展静脉注射以及药物应用等诸多基础性的护理。对于观察组而言,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为患者提供风险管理护理模式。第一,在护理过程中将心内科疾病以及临床数据作为实际的护理依据,根据患者实际的疾病特征,进一步的分析科室内部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并且形成风险管理综合体系,进一步对紧急事件预案制度进行完善。第二,需要针对潜在风险以及护理中常见的各类问题对相应的处理措施予以提出,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素质得到提升,确保护理水平有所增加,使科室内部医护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对风险预防管理技能予以掌握,确保护理风险的参防控参与主动性有所提升,以更加高质量的方式对于风险进行防范。需要每月定时对护理风险管理科室内护理人员法律观念进行培育,开展法律知识宣讲、风险防控意识教育等诸多工作,以此使风险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第三,需要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每日需要依照规定时间与患者与相应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进一步对更为熟练的语言进行掌握,同时以非语言类的沟通技巧,使沟通效率得到提升,确保患者及家属能够对于护理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予以认知,同时对相应的基本操作予以认知,确保患者护理中以及治疗中的配合度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能够更加有效的有效的对护患纠纷进行预防。

1.3评价指标

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操作评分,以及实际护理质量评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研究中,护理操作得分以及相应的护理质量得分,通过我院所自制的评分表进行研究,分值为0~100分,如若得分越高,证明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更为优异。 此外,对两种护理工作开展中临床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应用spss25.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中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现,组间资料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资料通过X2进行检验,在研究中如若P<0.05,则证明此次研究具备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第一,对两组患者互换纠纷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操作护理质量评分进行研究,结果可由表1显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中,护患纠纷、护理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

组别

护患纠纷

(例,%)

风险事件

(例,%)

护理操作

(分)

护理质量

(分)

观察组(n=74)

1(1.35)

1(1.35)

93.73±1.35

94.05±1.84

对照组(n=74)

5(6.76)

7(9.46)

86.24±1.75

85.33±1.71

t

3.127

6.717

12.377

11.787

P

<0.05

<0.05

<0.05

<0.05

第二,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分析,结果可用表2显示。表2两组患者临床效疗效研究。

组别

显效

见效

一般

无 效

总有效

观察组(n=74 )

33(44.59)

28(37.84)

11(14.86)

2(2 .70)

72(97.30)

对照组(n=74 )

23(31.08)

27(36.49)

17(22.97)

7(9 .46)

67(90.54)

P

<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会由于各类不确定因素而致使实际护理的效果产生影响,会导致患者存在各类不良反应,出现死亡或者伤残等诸多不良事件,而相应的事件可将其称之为护理风险事件。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人对于相关生活的要求大幅度的提升,维权意识进一步的增强。现代人对于医学临床护理的要求不断的增加,同时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各科室风护理风险进一步的增加。心内科便存在着诸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有了多种因素,就较为常见的因素而言,主要在于护理人员其责任心相对缺失,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护理操作规范性较低,同时会由于各类药物器械管理存在缺陷、患者自身病情以及合并症诸多原因。构建出更为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进一步分析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对当前的护理风险,能够充分对风险管理培训工作予以落实,进一步对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对于法制观念以及责任意识进行强化,而后配合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水平,能够确保护理风险得以大幅度的降低,尽可能的减少后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在此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应用,相应的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护患人员出现纠纷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操作以及护理质量的综合得分相对较高,且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有所提升。由此代表着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于护理操作进行规范,确保护理的主动性有所提升。以此能够使护理效果优化的目的得以达成。另外,观察组患者包含病区管理、护理态度、护理规范在内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对较高,由此也代表着护理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整体护理水平有所优化,进一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使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间接对患者的印象进行改观。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护理中会存在着诸多护理风险,会涉及多多角度的内容,而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心应用,能够使护理效果有所提高,在临床中需要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洋.分析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PCMC联合PBL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1):38-42.

[2]康健,李思雨,石义鹭,李馨.基于虚拟病人系统和叙事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建立及其心内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4):61-63+102.

[3]郭奇峰.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221-223.

[4]林美丽,黄严金,黄丽玲.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07-109.DOI:10.14033/j.cnki.cfmr.2020.34.040.

[5]周艳丽,史铁英,陆靖,宋翠燕.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16):2291-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