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延续护理研究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3

胃癌患者延续护理研究现状分析

韦和煦

河池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547000

摘要:探讨了胃癌病人延续护理需求、护理模式及护理对策。护理需要包括后续护理,伤口护理,功能锻炼,日常护理。这些措施有:以医院为基础的持续照顾(追踪、建立胃癌病人俱乐部、制订出院计划等)、以社区为基础的持续照顾(日间病房、居家医院/探访)、以及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持续照顾。在继续护理中加入更多的人员,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本文从国内外胃癌病人对持续护理的需求、护理内容、主要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开展持续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胃癌   延续护理现状分析

1概述

延续照护是在1950年提出的,它的定义是病人有个人健康护理人员(个人健康顾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随后推出了持续照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和应用。美国老年协会于2003年定义了持续照护,以保证病人在改变医疗地点或相同医疗地点的不同水平时,能够得到持续的医疗照顾。国外的持续护理在近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然而,国内对于持续护理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2012年,有学者提出持续护理,以使病人从急症转变为亚急性,或从医院转至家庭,以增加病人的安全。一种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治疗的医疗服务。从2001年开始,持续护理在我国已有了一些成效,有关胃癌病人出院后继续护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

胃癌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

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胃癌病人,一旦诊断出这种病症,特别是六个多月后,就会出现忧郁症。而持续的照顾可以减少病人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疼痛。Murchie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胃癌病人中,需要更多的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持续的照顾。李静芝等的调查显示,胃癌病人在回到社会及家人之后,会面对后续的护理、伤口护理及肢体功能训练。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继续照顾。Au等以香港6所公立医疗机构共198名患有胃癌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有72%的病人没有获得持续照顾。所以,加强对胃癌病人持续照护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提升病人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患者延续护理的干预模式

3.1基于医院的延续护理

.1.1随访

常规的追踪是在一定的时限之内,对病人进行的临床体检和住院期间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已有的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由护理人员主导的追踪(Nurse-ledFollow-up)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挥医院的医疗服务,降低患者的费用,预防复发,延长病人寿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质,同时建议定期复查6个月,定期复查 X光[2]

3.1.1.1电话随访电话

随访是医务人员通过电话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及健康相关行为进行指导及监控,是最常见的延续护理,适用于低至中度疾病复发风险、行动不便的患者。该方式大多由护士主导,多学科共同协作,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每次随访10-30min-30min,Lingstong等研究表明,对胃癌患者出院后1周、6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4次随访,患者的随访接受度高达84%。beaver等调查发现,胃癌出院患者对电话随访表现出较高满意度,且焦虑水平低于临床检查及面对面问诊。

3.1.1.2基于网络平台的随访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持续护理技术正逐步得到普及。医护人员针对胃癌病人的不同治疗目标,开发网络医学计划,例如:全面卫生支持体系,自助网络技能培训等,通过文字、图片、电影等方式向病人提供信息。沟通(小组)及互动服务(咨询小组)及互动服务,使病人了解胃癌的病情,并能有效地整合病人的健康资料。Galiano-Castillo等利用网上平台开发了远程康复方案,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更新,针对每个已出院的胃癌病人,制订了6个月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有50%的病人是通过因特网获取资料的,而受过高学历的年轻妇女则更多地利用因特网[3]。随诊打破了空间的局限,病人可以在院外获得有关健康的资讯,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在与病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时的紧张和焦虑。目前,手机追踪的执行比较规范,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控病人的情况,及时掌握病人的不良反应和突发事件,从而使病人的肢体功能、躯体症状、自我形象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但是,实施电话随访费用高,不能全面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精确的监控和评价,对病情严重的病人不适合。与电话追踪相比,因特网持续照护费用低、方便、快速,提高病人获得病史资料的能力。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改善。但是,目前网上持续护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而且缺乏普遍性,无法保障病人的遵从。

3.1.2成立胃癌患者俱乐部

美国癌症研究所于一九九六年成立了癌症病人服务,以提供教育及科研支援,以协助专业人士处理肿瘤。它主要是由资深实习护士(APN)来协助病人解决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我们的肿瘤俱乐部通常是由医护人员组成,主要是在病区张贴宣传栏,发放俱乐部资料,对胃癌病人进行宣导,或者定期举办各种活动。袁菲对28名因患胃癌而出院的病人实施团体活动式持续护理干预,让病人认识到团体活动的内容、形式、目标和优点,并鼓励病人及时反馈肢体功能锻炼状况,分享有效的治疗经验,并透过有效的交流或问卷调查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对病人进行放松锻炼,以克服消极情绪,增强病人坚强、自强、乐观的心态,提高病人的心理适应能力。肿瘤俱乐部为患者和患者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可以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通过科普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疏导和解决,但是,组建一个社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设施较薄弱的医疗单位实施有一定困难

[4]

3.1.3制定出院计划

①出院计划是指在科罗拉多州卫生科学中心开展的持续照护服务,包括为病人、慢性病患者、临终病人等提供持续照护服务,其中,注册护士为病人发放培训手册、 DVD、网站,以及为病人和照顾者提供绩效评估和辅助工具。Chadha等对124名术后使用引流导管的胃癌病人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显示:65%的病人在出院初期出现了焦虑,只有6%的病人有信心可以出院。叶茵等采用出院规划管理团队,对胃癌病人实施6个月的出院管理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术后配合,并能使病人尽早恢复,改善其生存品质。②出院方案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持续护理措施,它能让病人更多地参与到治疗中,降低了潜在的医疗成本。提高医护人员的合作与服务。但是,出院方案需要规划协调人的专业技能和交流技巧,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出院方案,缺乏专门的医护人员,在人力资源短缺的医院、缺乏技术性的照护设施、缺乏经费的居家照护等方面,都难以实行。

3.2基于社区的延续护理

国外基于社区的延续护理模式主要为日间医院(DayHospital)及家庭医院(DayHospital),国内以家庭病床的形式为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设置社区宣传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

座等。

3.2.1日间医院

①日间医院是指医院与社区的连接,它主要用于病人在日间住院,晚上在家休息。意大利日间医院对出院的胃癌病人进行了30-109个月的跟踪观察,发现病人可以在门诊进行病情控制,以满足他们的身体需要。目前,在国内已陆续设立日间病房,为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人提供日间护理。邢沫等对5952名次胃癌病人进行了统计,发现日间医院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1.8%(0.81天),次均住院费用下降9.3%(2096.78元),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②日间医院能有效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节约医疗人力、延长工作休息时间、减少病人就医费用。它可以让病人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削弱病人的角色,让病人感到与家人有关的安全感,从而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但是,日间医院病人流动性大、情况复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日间医院的管理模式也不规范。并要求病人具备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所以,日间医院的高效运作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3.2.2家庭访视(医院)

①居家探望是指由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医疗小组,提供上门的、有规律的、面对面的、有规律的护理,如输液疗法、雾化疗法等,通常都是短期的,适合病人在家里的情况下,病情稳定后可以在家进行治疗。国外的家庭访问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Tanneberger等比较了在居家和正规医疗机构中的癌症病人的医疗消费、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98%的病人都觉得家庭医院能满足他们的身体需要,而且病人的生活质量要比一般的病人好。王林凤等共选择30名患有胃癌的病人,每个月进行2次家庭访问,随访0.5-1.0小时,随访0.5~1.0小时,并对病人进行心理行为和上肢康复训练,发现胃癌病人的康复知识明显改善,肢体淋巴水肿明显减少或消失,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居家照顾能减少病人的平均医疗成本,并能提升病人对临终关怀的满意度。②将居家探视视为胃癌病人的护理服务范围更广,相对于传统的住院疗法,能明显减少病人的医疗成本,病人的满意度也更高,同时,通过家庭访问,可以方便医护人员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咨询。它能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并能正确地指导病人的病情。但是,由于目前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家庭访视的费用很高,而且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为病人进行家庭访视受到限制[5]

3.3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延续护理

国外胃癌病人的持续护理模式有个案管理模式、过渡期护理模式等。这一模式是国内首次在糖尿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其开展途径包括:组建持续护理服务团队、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开展健康讲座。家庭探视,电话随访等。彭翠娥等以「医院-社区-家庭」为例,以门诊健康教育学校、家庭访视、推动双向门诊为主要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三位一体的健康照顾模式可以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持续护理模式,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作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护士人手不足、社区服务的内容较少、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社区服务人员缺乏协作精神。同时,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和财政

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体系,还在摸索中。

4对胃癌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建议

4.1加强继续护理院外医护人员的训练

鼓励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参与当前,我国开展胃癌术后病人的持续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对持续护理的认识水平不高,实际操作水平也不高。同时,病人对持续护理的认知程度也不高,这就会影响到继续护理的实施。为此,我国应该加强对胃癌病人的持续护理投入,采取持续教育、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等措施,以提高其对持续护理的认识。加强基层医疗工作者在乳房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应用。同时,要加强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支持,加大对医药卫生的投资力度,促进医药卫生信息的共享。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转诊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在专业临床护士的指导下开展持续护理,以推动持续护理的发展。

4.2推动继续照护的专业化

积极发展专业护理人才目前,在国外,以 APN为主,多学科合作,针对病人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追踪计划,进行疾病的预防、筛查和及时的诊断,以达到病人和家属的要求。Ritz等采用常规护理和 APN介入方式进行胃癌出院病人的护理,结果显示, APN可以明显改善出院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建议在术后6个月内进行 APN随访。APN模式提供持续护理,能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并能有效弥补医院与院内外的医疗差距,减少病人的复诊。而在我国,开展胃癌病人继续护理工作尚不完善,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建立专门的乳腺专科护士,既能提高胃癌病人的临床护理水平,又能提高胃癌病人的护理水平。并将继续参与到病人持续护理工作中,为临床护士制订切实可行的持续护理计划,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推动胃癌病人继续护理在国内的发展。

4.3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

由于目前国内仍处于胃癌出院病人延续护理的初级阶段,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导致护士开展院外延续护理的积极性下降,国家应对延续护理的服务对象、内容及实施人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建立激励政策,如提高实施人员的福利待遇,将延续护理的实施纳入评优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医院外随访患者的法律保障,维护其在继续护理过程中的正当权利,保护其生命财产。加强医务工作者工作的动力[6]

5小结

胃癌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形式多样,可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及健康相关行为方面的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潜在的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统一的实施规范及评价指标,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大胃癌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培训力度,促进延续护理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胃癌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体系,促进我国医疗体制的健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琦.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J].饮食保健,2018551):161.

[2] 祝智侠.乳腺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84):224.

[3] 孙辉,徐红玲,殷燕.延续护理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236):246247.

[4]巫玉兰,曾丽,周李.延续护理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2):294.

[5]杨崎崎,郑佳.宫颈癌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信息随访平台的应用效果研究[J].特别健康,202122):247248.

[6]高岚.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9):1565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