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事故风险分析与识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盾构隧道事故风险分析与识别

薛守中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修建盾构隧道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考虑到沿海软土、淤泥质黏土等不良地质条件,邻近基坑工程建设会对盾构隧道结构形态和稳定性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隧道主体结构的破坏,威胁交通运营安全。通过优化平纵断面设计、加大隧道内径等加固方式和合理的施工参数,可规避软土和砂土液化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及运营风险。

关键词;盾构;隧道;安全;风险

1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盾构法施工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隧道建设的主要施工方法。

2盾构隧道事故发生特点

盾构隧道属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管线众多、周围环境复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来自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材料、工法、环境”方面的风险较多而且复杂。在盾构隧道建设迅猛增长的同时,国内外因地层或隧道结构自身稳定性问题引发的事故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从2016~2017年,全国发生轨道交通生产安全事故53起,死亡72人。

在国内,2003年7月1日,某地铁联络通道施工时,因水土流失引发约274m隧道垮塌;2007年11月20日,某地铁区间盾构进洞时,局部漏水漏砂导致已建区间隧道在短时间内损坏150m;2018年,某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区间隧道结构垮塌,致使地面道路大范围坍塌,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国外,2012年2月7日,日本Kurashiki水下盾构隧道失稳垮塌,导致5人失踪,施工竖井被水淹没30m;2017年8月12日,德国Rastatt盾构隧道垮塌,导致铁路线路中断,铁路轨道扭曲,2台泥水盾构被埋,研究报告显示,因该事故导致铁路停运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亿欧元[1]

综上,国内外盾构隧道事故案例可见,隧道垮塌在盾构隧道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通过对事故和意外事件中的坍塌、突水、重大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这类事故具有以下特点。

1)后果是灾难性的,隧道结构大范围垮塌。

2)具有突发性。以2018年某市地铁坍塌重大事故为例,从发现管片冒浆到最后隧道结构坍塌只有短短的2h。

3)事故具有隐蔽性。多数案例的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普遍认为盾构施工过程中堵漏是较为常见的情况”,现场管理人员难以识别貌似常见的表象背后的潜在危害,难以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4)隧道结构垮塌前,隧道周围地层(围岩)状态、力学特性、稳定性等发生改变。

3盾构隧道事故风险识别与防控

3.1隧道设计

(1)隧道平面尽量远离重要性建构筑及对沉降变形敏感区段,纵断面“用足线路纵坡、困难情况下可适当考虑加大车站埋深,减少隧道处于软土和液化砂层地层,尽量让隧道底位于稳定持力地层”。

(2)深厚软土或砂土液化地层采用内径6 m盾构隧道,较常规内径5.4 m盾构隧道,隧道限界预留300 mm的变形量,便于运营阶段调线调坡及为后期加固措施预留空间。

(3)隧道管片采用错缝拼装,确保圆环接缝刚度分布趋于均匀,增加隧道整体空间刚度,更有利于抵抗软土和砂土液化地层中的隧道结构变形。

软弱地层及砂土液化地层中,为了提高衬砌的空间刚度,优先采用错缝式。

3.2盾构隧道事故风险识别

一般而言,上述垮塌事故涉及到巨大蕴涵能量不受控制的释放,而且释放过程一旦开始,则很难(或不可能)进行人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中以垮塌为破坏特征的事故风险主要有:①隧道结构失稳;②地层失稳;③突水;④爆炸和火灾。

在盾构施工期间,第4类较为少见,对上述前3类事故进行分析,按照重大事故发生位置和特点分为以下6类:①掌子面垮塌;②盾体灾害造成地层变形失控(主要是敏感地带的下穿);③洞中结构破坏;④洞门土体破坏;⑤联络通道结构破坏;⑥其他:例如洞门突水(结构没有破坏)等水害事件。位置不同,事故发生的触发机理是不一样的,所需要关注的对象也不一样。第1类,需要重点关注掌子面的稳定性;第2类,需要重点关注地层的沉降控制问题;第3类,需要重点关注管片结构的破坏和稳定性;第4类,需要重点关注洞门土体的稳定性问题;第5类,需要重点关注浅埋暗挖法(矿山法)的施工问题;第6类,需要重点关注水稳定问题。不同类别的事故,需要关注的风险点也是不一样的[2]

3.3施工过程风险控制

软土和砂土地层盾构施工过程考虑的主要风险在于联络通道开挖,盾构始发、接收和盾构正常掘进,其中联络通道开挖和盾构始发、接收的安全与加固质量有关,盾构正常掘进与盾构选型和盾尾刷的密封性有较大联系。在地面加固实施后,并不能保证砂层地层联络通道施工安全,在进行抽芯时发现芯样中存在大量未加固的砂层,且水平探孔时部分探孔存在涌水涌砂情况,后通过采用地面注浆或冷冻法加固方才保证联络通道的施工安全。

针对富水砂层地段联络通道,建议优先采用冷冻法加固法,既避地面加固效果难以保证,又可以减少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

结合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周边环境及施工场地等因素选用不同的盾构机,针对渗透性和地下水压力较大的地层,优先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当场地条件受限的情况时,通过对土压平衡盾构设置防喷涌装置,采用双螺旋输送机、加强盾构密封等措施,也能保证盾构施工过程的安全,但地表变形将加大[3]

3.4盾构下穿敏感工程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盾构法应用的日益增多,盾构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铁路、机场跑道、高铁等敏感工程日趋增多。以早期北京地铁建设为例,截至2017年,北京地铁施工已经完成穿越铁路13处、地铁既有线18处,重要桥梁13处,河湖10处,重要房屋(群)20处。下穿工程施工将引起地层变形,会对既有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包括结构物承载能力下降,结构变形、甚至过大侵入净空,甚至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破损或不能正常使用等。尤其是下穿铁路、地铁、机场跑道、高铁等目标工程时,这些工程的控制标准要求极其严格,稍有不慎,极易酿成重大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及砂土液化地层盾构隧道存在施工阶段风险大、运营过程变形大的问题。要具体分析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垮塌反应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灾变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事故各环节对事故历程及其发展的影响规律,建立盾构隧道结构突发性破坏事故的主动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伍伟林,邹育.软土和砂土液化地层盾构隧道修建技术[J].四川建筑,2022,42(05):233-236.

[2]张光省,王燕平,张磊,刘传新.邻近既有盾构隧道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影响评估[J].现代交通技术,2022,19(05):59-64.

[3]吕建乐,吕祎博.盾构隧道事故风险分析与识别[J].建筑机械化,2022,43(10):16-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