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是怎么引起了?如何避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小儿鼻炎是怎么引起了?如何避免

郭小英

叙永县人民医院 646400

小儿鼻炎指的是由细菌、病毒、过敏原等刺激引起的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炎症,患儿往往存在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临床之中需要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患儿年龄较小,依从度较低,如若治疗效果并不十分良好,还可能引发呼吸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患儿康复。

一、小儿鼻炎的诱发因素

依据起病急缓以及病情的病程长短,可以将小儿鼻炎分为急性鼻炎与慢性鼻炎,同时还可以依据病因分为感染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以及非感染性非过敏性鼻炎,鼻炎类型不同,则诱发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

1.急性鼻炎与慢性鼻炎

小儿急性鼻炎的症状与感冒较为相似,主要为鼻塞、咽痛、头痛以及打喷嚏等,此时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的初步判断往往为感冒,但也存在一定可能为鼻炎发作。急性鼻炎的病因也与感冒具备一定相似性,主要包括受凉、过劳以及维生素缺乏等,且而儿童时期机体各项器官形态发育以及生理功能并不十分完善,使其对外界的抵抗力与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诱发鼻炎。且急性鼻炎多发生于季节更迭、气温突变的时候,该时期小儿衣物增减不及时、或睡眠过程中小儿掀被、踢被,或者小儿玩冷水、赤脚贪玩而导致机体受凉等。

小儿慢性鼻炎的病因则与急性鼻炎相关,如若急性鼻炎的治疗效果不佳、未彻底治疗为慢性鼻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如若患儿合并鼻腔及鼻窦的慢性疾病,或是存在邻近组织感染情况、鼻腔用药不当或是用药时间较久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慢性鼻炎。此外,如若患儿机体营养不良或存在全身性慢性疾病等,也可能诱发慢性鼻炎。

2. 感染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与非感染性非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指的是患儿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过敏原与患儿机体内部的特异性IgE相结合,引发炎性物质过度释放对患儿鼻粘膜的神经及血管造成刺激的疾病类型,该类患儿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状,同时鼻痒情况较为明显。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因素为主要为过敏原,而过敏原因人而异,对于新生儿而言,最为常见的过敏原为动物毛发、皮屑以及室内尘螨等,随着年龄的逐渐提升,能够接触到的牛奶、鸡蛋等食物也可能为过敏原,花粉同样也可以作为过敏原诱发过敏性鼻炎。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鼻炎具有遗传性,如若家长存在过敏性鼻炎史,则应注意而儿童的患病情况。

感染性鼻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的鼻粘膜炎症性疾病,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类似,其主要诱因为感染。

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的患病因素则较为复杂,需要结合患儿的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等              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药物诱导性鼻炎:主要受到药物的影响所引发的鼻炎症状,常见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心血管药物以及鼻用减充血剂等。(2)激素诱发性鼻炎:主要是由于儿童机体内激素分泌水平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鼻部症状。(3)血管运动性鼻炎:该类型鼻炎的诱发因素并不十分明确,考虑可能与精神紧张、焦虑、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引起。味觉性鼻炎:摄入固体或者液体食物后引起鼻腔流涕。最为常见的为热辣食物。

二、小儿鼻炎的症状

小儿鼻炎症状较为近似,最为常见的症状为鼻塞、头痛、流涕等,但依据鼻炎类型不同,具体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小儿急性鼻炎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存在鼻内发干、发痒、打喷嚏等情况,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轻度恶寒发热,全身不适,鼻咽部灼热感。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逐渐出现嗅觉减退、头痛、继发感染等情况,分泌物也逐渐转为黄脓鼻涕,鼻塞情况更重。如若患儿并未存在明显并发症,则1周内可恢复正常。小儿慢性鼻炎则主要以鼻塞、嗅觉失灵为特征,慢性单纯性鼻炎患儿的症状主要于夜间、静坐时加重,活动及白天则有所减轻。患儿处于侧卧是,则下方鼻腔阻塞情况明显,上方鼻腔通气良好,转向另一侧时,则鼻塞情况转移至对侧鼻腔。慢性鼻炎患儿的鼻涕呈粘液性,常伴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鼻涕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失眠,精神萎靡等。

二、预防措施

对于鼻炎的预防,主要针对居住环境、衣物增减以及饮食调整等方面开展。

1.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应进行正常清洁,如若并未处于传染病暴发期间或是其他特殊情况,不需要使用消毒液过分消毒居住环境。为室内进行通风,充分保障通风良好,如若家庭内部养宠物,则应注意儿童时是否对宠物毛发过敏,必要时应作出必要的处理措施。避免到人流密集、通风不良的地方去,比如节假日人头攒动的大型商场等,避免到可能存在过敏原及流行病高发的地区,同时应远离吸烟区域及人群

2.衣物增减

穿衣标准以后颈部摸起来温暖为适宜,如若后颈部存在粘腻感或有明显汗液,则判断为过热,应适当减少衣物,如若后颈部冰冷则判断为过冷,应增添衣物。通常情况下,应避免暴露儿童的手脚,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及时为儿童更换袜子,主要是由在寒冷的季节,儿童的肢体末端的皮肤血液供应减少,加上之孩的手脚暴露在寒冷的环境,散热增多,如若未对手脚进行保暖措施,则可能导致儿童机体温度不足,患病率较高。

3.饮食调整

应为儿童准备新鲜的水果蔬菜,并对饭菜进行热处理,避免为儿童提供生冷的饭菜。同时应避免儿童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冷冻食物、煎炸或甜腻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