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国之大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孙睿权

中共烟台市蓬莱区委党校

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时代课题,也是当前学术界研讨的理论热题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古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融合过程中,重生为当代中华新文化,对新征程是一种解释、一种引领和一种指导能力。其中,“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理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繁荣发展。

关键词:国之大者 “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都强调了“两个结合”、心怀“国之大者”是在政治实践维度,推进治国理政,特别是对新征程上地党员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中国古代理念中的“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理念的传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之大者”蕴含着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体现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古代“国之大者” 最早指祭祀、军事,如在《左传》中强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后“国之大者”的内涵发展成为关于礼教的“国之大礼”思想,在《管子》中的“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旧唐书》 中有“凡国之大柄,必先择士”的说法。农业发展方面,“国之大者”意为国之大务,在《晋书》中甚至将农业称之为“为政之本”“国之大务”;法律方面是立国之本,比如在《三朝北盟会编》中将“法令者”视为“国之大本”,认为是关乎民生大计。老子的《道德经》是最贴切表达“国之大者”的,“国”指国家,“之”为助词,“大”意为根本,“者”代指事物,在这里指的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所在。老子的《道德经》是最早接近“国之大者”这种精炼表达的:“国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1]。主要指国家根基,这里的“四大”各自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内核。“天”,古人指在上的轻扬之气、日月星三光[2]、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3]等 ,特指时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指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时间中。“地由五行成”既指厚载万物的庞然巨物,又指无限中相对有限的地域。正如汉字“国”寓意裂土封国,一个邦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国土之上,也因此有了自身独特的地理与地域特征。“道”,即路,指万物所在、所行的路径,是容纳世间万物,并使万物行于其中。老子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道,所以特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致力劝诫君主治国要走大道、正道。“王”即指打通天、地、人三才的人群领导者。在早期古籍中,有德行的君主特以“大人”“圣人”指代。在《周易·文言传》注解“乾卦”[4] 中强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5] 这里的“大人”就是指依从规律治国理政、实现国家和谐发展的最高领导者。因此,老子认为,王这样的“大人”,要遵从自然之道以百姓心为心,才可以安邦定国治平天下。

二、“国之大者”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不同时期对“国之大者”的理解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如果将“国中四大”对应今天的“国之大者”对应,那么“天”“地”“道”“王”将分别对应今天中国的新内容。譬如“天”,即指所处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变局中开新局”[6]。再譬如“地”,中国地处东亚以及汉字文化圈,决定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7] 2020年在视察陕西时强调:“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8] 在考察青海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要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9]  这里着重论述“王”,其对应的主体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10]  在这一维度,“国之大者”突出表现为党员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可以说是对“国中四大”进行的重大创新,并在“以百姓心为心”的基础上,赋予“国之大者”最为彻底的人民性。

三、新时代“国之大者”的内涵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回答了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其内在要求是党员干部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在理论层面,确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的话语体系新典范,实现了从传统意蕴的治国理念向新话语体系的转化。拓宽了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时代内涵。“一门科学提出的新见解包含术语的革命。”

[11] “术语革命”作为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支撑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始终致力于探寻“是什么”“为什么”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的理论创新,往往具有长远性的指导意义。“国之大者”思想正是在在这种“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导向下形成。“领导干部想问题,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少打小算盘,善于把地区的工作融入国家事业大棋局中。”[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员干部作为牢记“国之大者”的主体,即从长远看问题;在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中,从整体看部分,树立系统观念。

因此,“国之大者”不仅要求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更要从从政治上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党中央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比如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自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在同自然的关系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中,积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员干部和党中央的关系中,牢记“两个确立”、坚定“四个自信”;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把国家的根本利益与发展命运放在心中,就是“国之大者”。

参考文献: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7年,第66—72页。

[2]班固:《汉书》,卷53,中华书局,2007年,第535页。

[3]孙武:《孙子兵法》,许富宏注,中华书局2007年,第15页。

[4]李平: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A]; 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 2004年,第66页。

[5] 曹振华;《周易》卦爻辞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第28页。

[6] 2021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21年01月08日 01 版)

[7]2021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01 版)

[8]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考察陕西.《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4日 01版)

[9]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人民日报》(2021年06月10日 01版)

[10]2021年7月24日习近平在西藏考察,《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24日 01 版)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12]张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

作者简介:

 孙睿权,出生年月:1994年10月,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7年,第66—72页。

[2]班固:《汉书》,卷53,中华书局,2007年,第535页。

[3]孙武:《孙子兵法》,许富宏注,中华书局2007年,第15页。

[4]李平: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A]; 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 2004年,第66页。

[5] 曹振华;《周易》卦爻辞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第28页。

[6] 2021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21年01月08日 01 版)

[7]2021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08日 01 版)

[8]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考察陕西.《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4日 01版)

[9]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人民日报》(2021年06月10日 01版)

[10]2021年7月24日习近平在西藏考察,《人民日报》( 2021年07月24日 01 版)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12]张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