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雷雅琴

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 广东省佛山市528225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校企合作推进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地方高校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企业联合培养参与度不高、校企之间的供需脱轨、缺乏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共性问题。基于此,应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产教融合,其次探讨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就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举措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协同育人

引言

当下,我国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水平的高低与当地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地方高校办学宗旨之一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地方也扶持了高校,影响其办学特色的形成。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用10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因此,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推手。

1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协同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协同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育人模式的又一新的课题要求。

2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借助“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部分地方高校对校企协同的重视程度不够,只知研究或只懂教学等情况屡见不鲜,导致“企业失望,学校认为企业太难伺候”这一尴尬局面的出现。“校企协同”工作开展得不够彻底与深入,有时甚至流于形式。(2)部分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协同的相关制度,比如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方面等不够完善,不够健全,无法激发广大老师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3)很多地方高校的生产实践、认识实践、毕业实践教学落实不充分,教师轻实践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因而对“校企协同”造成不利的影响。(4)某些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家在学术方面的认识不一致,企业认为专家都是“花架子”,导致有些企业对校企协同积极性不高,未能深入参与“校企协同”,深度与广度合作不够。(5)高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授课内容陈旧,有的老师用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教案,与时代脱节严重。(6)合作时间成本高,收益风险大。大学老师、学生大都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而校企合作需要老师、企业长时间的深入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共识。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急需相关措施进行改善。

3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举措

3.1构建校企全过程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体系

第一,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多位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切实保证专业建设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第二,校企共同开发教学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专业课程开发,使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被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同时,鼓励教师将校企合作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进一步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第三,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聘请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客座教授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兼任设计工程师、研发顾问、科技副总等职务,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第四,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并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及创新大赛。第五,校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本专业多年来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邀请企业专家、管理人员、优秀校友来校开展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宣讲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的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首先要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真实接触企业的业务工作,将企业的真实案例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丰富了课题的教学内容,还用真实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系内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带队学生参加省内或国内的技能比赛项目。在比赛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找到自身的差距,还可以锻炼教师队伍,和同等院校互相借鉴教学经验。

3.3采用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式

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专兼配合、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管理,定期选派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懂技术、有经验、会动手”的企业业务骨干到高校兼任教师,使教师成为同时具备前沿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的“行业领域专家”,通过学习、交流、培训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师资队伍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实行导师制,帮助高校教师对接企业实践教学导师,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外教师共同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形成协同化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

3.4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重点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要体现出对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能力的测试。课程考核可以增加学生竞赛、项目展示等环节的成绩比例,多元化的考核学生。考核的目标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侧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考核题目和考核指标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拟定,力争全方位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的今天,地方高校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不断提升校企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我国的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专业技术设置不合理、与产业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但通过地方高校发挥自身智慧和特色优势,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将企业引入高校的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标准等手段,为我国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育人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士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异同论[J].高教学刊,2018(10):191-193.

[2]张婷.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改革[J].中国科技投资,2018(28):1-4.

[3]查晓虎,马悦.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合作平台建设问题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