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黎雨佳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产教融合内涵,其次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品质。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产业发展呈现国际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趋势,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供给提出新要求。受诸多因素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给侧还无法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侧有效对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因此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结合产教融合等策略,可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品质,提升应用型人才知识、技能水平,积累更多发展经验,为应用型人才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1产教融合内涵

产教融合主要指行业、企业以及高校各自发展自身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企业及高校均属于教育主体,是双向发力以及双向整合的践行者。产教融合本质,在于一体化呈现培训及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执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及教学界密不可分。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及产业机构为了促进自身转型及升级,通过有关培训活动,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高校为了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展开合作,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2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不再适用

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是指导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至关重要。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院校和专业课程为核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培养需求。目前,许多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高校均在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如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如何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十分必要。

2.2产教融合广度及深度不足

在具体实施产教融合策略之际,高校仍拘泥于较浅的合作层次,通常实施订单培养模式以及顶岗实习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例如,在实际顶岗实习时期,企业及高校间欠缺沟通,不能真正将企业要求反馈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及实训,导致学生丧失实习机会,而高校也因此丢失合作机会。在订单式培养人才过程中,相关课程不具有连续性特点,学生针对企业具有较大期望。然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却发现专业所学的内容及岗位要求间存在一定差距,进而致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2.3对接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新能源、智能设备制造、物联网、基因工程和疫苗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日益繁荣,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能做到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对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新的学科专业,但由于缺乏对行业的深入调研与历史经验积累,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都无法满足新设专业的质量要求,导致新设专业同质化严重、特色化不突出、成效不显著。

3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

3.1多极化培育,递进式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含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专业与双创融合的课程、创客成长类选修课、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实践实训类选修课等超过一百门课程。双创实践活动以校级品牌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节为主线,贯穿双创训练营、创业沙龙、企业家讲堂、企业参访、创新创业成果展示、自主课堂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实践和展示平台。创新工作室主要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家指导学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攀登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专业社团实践、社会服务学习等,其中涌现出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腾讯云工坊一批享誉校内外的创新团队。我校创业孵化基地获得珠海市和香洲区人社部门的两级孵化机构认定,具有联合企业共创项目研发、共同培养人才和项目孵化多重功能。众多校外双创基地有利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创业经营、实习实践、联合培养、人才输送和社会服务一系列校企合作。由“双创教育+实训实践+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组成的双创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极化的双创教育、实践、社会服务的条件和平台,确保双创意识全覆盖,创新钻研有条件,创业项目可落地,校企合作有支撑,产教融合易实施。

3.2课程教学引进人文内容,强化综合素养教育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转变人才培养视角,加强人文教育指导,以便能提高该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及个人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难免会受功利主义以及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具体培养人才时,就应提高战略高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渗透人文内涵,以确保学生更具开拓精神,拥有广阔的视野及胸襟,逐步提高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个人素养与艺术思维习惯,又要重视文化素养以及综合思想方面的教育,以促使该专业人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发展观,促使其有底气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真正扎实地学好专业基本功,积累更多就业经验,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下抢占发展先机,提高就业率。

3.3学校与企业相连,实习、创新与就业一体

通过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大型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港口等企业建立稳定的产学研用基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这种合作解决了学校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困难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共同开发实习就业一体化课程,开展物流营业网点站长助理培训班项目,学生经过培训后直接进入到该企业工作,达到实习就业一体化目标。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进行企业现场调研,形成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如以某“大创”项目为例,学生在某医药物流中心实习过程中,在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收集企业的配送信息,优化该物流中心在沈阳市各连锁门店的配送路径,最终形成优化方案,该方案参加国家级物流专业学科竞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3.4加大资源投入,强化金融保障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对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确保产教双方的积极性与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因参与产教融合而产生的额外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缓解企业压力;如果企业以设备、工艺、场地投入等方式参与产教融合,政府还可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或通过股权或债权融资方式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保驾护航。

结语

高职教育立足产教融合实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调动多元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体系,打造业技融合、服务社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资源配置,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易就业,企业好招聘,形成地方高校教育和区域经济互利共生、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劲静.产教融合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2]周绍梅.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8(2):8-14.

[3]徐红勤.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