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  兴趣为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语文学习  兴趣为先

龙中青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立新乡中心小学    330303

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遇龙追求的也就遇知足,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有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造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学习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昂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启发下“想”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把握良机,渲染语文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要因势因利引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尽量能多得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考,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文化经典,如同耀眼的星辰,光耀了悠悠5000年。其中有许多精华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的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语文材料或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图画,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教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的特点,语言优美流畅,景色迷人,教师可以运用展示课件,辅助教学北方山林,森林繁茂,冰天雪地,丰富的蕴含,学生较难想象,有了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试着角度欣赏图画中静谧迷人的森林美景和天然的宝库,指导他们细致观察,然后把课文中重点的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填空,品味小兴安岭的语言美和景色美,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二年级的《回声》这篇课文的内容是青蛙和妈妈在桥下水边的对话,但道理却比较复杂,讲述声波同水波同样会反射的原理,然而水波看得见,声波看不见,我在教学时在黑板书时,画出水波,碰到岸边反射回来的简笔画,在下面紧接着画出声波碰到桥洞而反射回来,简单的几笔形成直观的对比,把深奥的道理瞬间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更轻松,更乐意学习语文。

三、语文课堂的延伸-----课外活动,以丰富的体验来带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实施自己才能的机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添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乐趣,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长久的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曾经在班级的语文学习园地栏张贴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等,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竞赛活动,如写作文竞赛、听写词语、成语朗读、比赛背诵古诗等活动,孩子们都会紧张兴奋快乐,并能相互学习,印象深刻的活动体验,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亦师亦友,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保持学习语文的求知欲

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的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交流心得体会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会使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求其师才能才能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由人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回答问题与积极的思考。学生学习有可能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别,有的学生会完全丧失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学生的自信心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觉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的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今天读的比上次有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兴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的学习语文。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把我们的国学文化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