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曹学坤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当前国家经济正步入产业结构改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各个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职业学校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职业学校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推进器。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学校“复合型”;教师培养;策略

1中职学校“复合型”教师的核心概念

“复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复合型”教师是结合了“双师型”教师与“复合型”人才观的优点衍生而来的,本课题引用目前中职院校的研究成果,将“复合型”教师定义为:不仅能做好专业所属教学级相近学科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且还能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并能开展社会服务等的教师。要求教师能达到“一全(全面的教育素养)、双师(双师素质)、三面(理论教学方面、技能操作方面、教育科研方面和资源建设方面的相应水平)、多能(教书育人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复合型”师资素质标准。“复合型”与“双师型”教师的区别: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基本定义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同时具备的教师,一般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具备该专业从事职业资格证书。而“复合型”教师强调一专多能,应在“双师型”教师应有能力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如善于沟通,较高的学习能力等。

2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复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探索

2.1充分调研,明确“复合型”教师需求

1.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调研,为“复合型”教师培养提供前置依据。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为地方企业培养适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更高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劳动者,现代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不再是简单的“双证书”毕业生,而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技能多样,知识和能力专业融合,并具备综合竞争能力等特征的“复合型”人才。从企业调研结果看,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复合能力的学生,其中首先的是专业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选择比例均在50%以上;其次是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和专业学习能力,选择比例在40%以上。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2.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调研,明确“复合型”教师培养需求。基于培养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研究将从中职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岗位需要等出发,结合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综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研究中职教师在培养“复合型”学生过程中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各个方面的需要。

2.2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为做好对教师的培养,我们先要做到增强教师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双师型”教师的优点所在,才能在平时积极向高层次人员看齐,积极学习优秀经验,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出色。因此,学校也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另外,由于社会对职业学校向来有偏见,认为职业院校层次不高,因此不少青年优秀人才在择业时往往并不希望到职业学校,使职业学校经常陷入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职业专业人员的宣传,使更多的人消除对职业的偏见,从而了解到职业人才对我国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当地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健康发展,从多方面予以社会关心与政府扶持,也就是要给职业学院教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使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才会有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愿意到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中来,从而在高等职业学院教师中产生一种竞争之风,促使更多的教师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3发展驱动,构建“复合型”教师标准

1.“复合型”教师的必备素质。职业院校把“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目标。要培养出“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复合型”学生,首先要有“复合型”教师。“复合型”教师应具有“双师型”教师应有的能力,并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如善于沟通,较高的学习能力等。2.“复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复合型”教师除具有教育教学技能之外,还应具有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并且四种能力之间应逐级递进。因此,“复合型”教师不仅应做好专业所属教学级相近学科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而且还应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并能开展社会服务等活动。

2.4丰富“双师型”教师的校内外联合培养形式

面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足的现实问题,校企各方应通力协作,一起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工作机制,职业学校不但要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培训,对学校教师的发展做出长期的计划,还要让企业作为培育“双师型”师资的主体,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例如,职业学校可以安排教职工利用学校暑期、寒假的时间,分批前往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去企业顶岗实习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在掌握公司业务知识、新技术的时候,也能够丰富实践经验,为公司日后培育应用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积累力量。还可设立一批实训基地,通过聘请有关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教师实训基地内对教师进行实操技术培训。通过校企各方的通力合作,培育造就一批学科基础理论深厚、教育技术能力精湛、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5实践导向,探索“复合型”教师培养途径

1.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合每一位教师。学校通过优化校本研修,开展现代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思想教育,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科研处专门为教师订阅发放教师发展书籍,帮助教师更新自我管理,强化学习。2.加强在岗学习和顶岗学习。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定期、不定期培训,使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培训形式包括学历提升和非学历培训,同时部分教师通过轮岗或兼岗学习,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获得该专业科目的知识与能力,拓展教师多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学校安排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顶岗学习。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师可合理安排工学交替的形式,走进企业参加顶岗学习,通过在企业第一线的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完善教师的知识理论体系。3.推进教师传帮带。所谓传帮带就是让教育教学经验相对成熟和自有专长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入职3年以内教师)提供帮助指导。优秀教师通过亲身示范以加速提高新教师更快适应学校环境并形成自身教学特色;还可以分享资源,从备课(教学设计、实施策略、课题评价等)、上课(教学实施过程)、课后反馈等方面提供指导。以“多对一”或“一对多”的传帮带形式,使新教师从不同专业的教师身上获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本身的学科范围,提升不同类型的授课技能,逐渐培养“复合型”教师所需的能力。学校针对青年教师,以“青蓝工程”为抓手,以契约的形式,为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德育管理、教育科研、技能提升等方面安排指导教师,开展不少于2年的结对指导。学校引入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依托,开展教师培养,尤其是强化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不断提升教师能力。

3结论

为进一步推进“双师型”教师模式构建,国家相关部门、教学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完整的“双师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标准,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权利,并建立完整的“双师型”认定管理制度用作考核、评估和嘉奖的重要依据,使教师变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同样,学校还应通过各种培养方法,如向企业输出师资、把企业人员带到学校、扩大“双师型”教职工队伍、提升职业专业的办学品质、培育高层次人才等。

参考文献:

[1]李儒银,欧红玉,孔凡凤.中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4(04).

[2]古翠凤,刘雅婷.双创背景下中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20(01).

[3]赖江梅.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结构优化[J].广西高教研究,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