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李,硕

涿州高铁新城第一中心学校  河北 涿州  07275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等内容都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良好素材,同时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文化熏陶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以上各种因素的存在都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创设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小学语文在教学活动安排调整上也较为便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落实策略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最新发展方向,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意识到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德育教学改革。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也被要求落实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其中语文学科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主要途径。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但是由于早期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工具性,也就是针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底蕴。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具有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天然优势。有关立德树人的文件指出,立德树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承担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在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达成道德品质的建立。在教育中,立德树人体现了现代德育观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反映着作者的情感和文学修养,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这些都有传递价值观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能够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设计科学的德育渗透过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设计德育主题,优化德育渗透方式,以道德情感体验为中心,借助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功能,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思想品德的提高。

2.1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其思想和行为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日常与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会容易成为学生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在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渗透道德理念,同时还需做到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语言,发音标准,情感丰富,在讲授文章时要全身心投入,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教学中;另一方面,语文教师的自身行为要规范,尽量不要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等情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时间观念。如果教师无意识地出现了错误行为,应该及时向学生说明并致歉。教师通过规范自身行为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大程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2.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德育素养,将德育教育元素科学融入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完《长城》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共同研究课文中的内容或收集课外资料,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次长城游览的“导游”,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长城的图片与课件,而“导游”要为其他小组进行介绍,组内的其他成员负责补充,“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其他人员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我国更多的遗产知识,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帮助学生养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2.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开展德育。并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语文学习水平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能融入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式、探索式的语文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有效地渗透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德育。例如,在教《女娲补天》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对小学生而言,其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如果教师直接进行讲解,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递进式教学法,让学生逐渐深入地进行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递进式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展现古时“天漏”之后人间洪水泛滥,人们的家园被洪水冲毁,无处可居住的视频与图片,以及女娲炼石补天的视频,构建情境,让学生认知与了解“女娲”这一神话传说人物形象,并充分体会洪灾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以及女娲补天的坚定决心。通过对这一民间神话故事的讲解,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还可安排学生深读课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女娲补天”这一民间神话故事。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会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提炼与升华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通过学生讲述故事,学生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女娲补天这样的大爱精神。

2.4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要从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多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利用实践活动同样可以增强德育的效果,这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感悟德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德育素养发展的需求,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在完成《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的意识及完成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稿,要结合课内学习的内容以及个人学习后的收获,并根据目前地球环境以及资源的发展现状,做好相关数据调查和分析,并具体阐述应当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学生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综合素质,还在了解地球环境和资源现状的同时,提升了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在查找和整理保护地球的相关学科时,学生的环保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实践活动的类型应该是丰富的,除了校内的演讲、表演等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3结束语

综上,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语文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开展情境教学,做到言传身教,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有效培养,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国.谈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20):136.

[2]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0(34):30-31.

[3]王雪敏.解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家长,2020(21):41-42.